“這比賽是相當激烈啊!”
C5主持人發出了一聲感慨,“可這也意味著陳然存在破發的機會啊。”
畢竟,羅迪克在這個發球局裡的優勢並不明顯。
他每拿下一分,陳然便追回一分,緊緊咬住了比分。
這是否意味著在如此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也逐漸開始影響了他的發球狀態?
看臺上,費德勒眉頭微皺,慕然之間想起了剛剛桑普拉斯的話語。
他似乎預感到了什麼。
此時,陳然又拿下一分。
以40比30領先,而且還拿到了破發點。
雙方的對峙依然在進行。
砰!
一聲脆響從球場中心位置傳來。
只見陳然的腳步,非常堅決,第一時間就已經進入底線,全面壓上。
他不是在上網。
陳然的主要目的是切入底線內,依靠身體的重量和前衝的力量做後盾,為自己的下一拍擊球發揮堡壘作用。
正手,平推。
不需要搶上升點,因為來球速度著實太快,冒然去搶,反而可能錯過擊球點,直接打飛。
陳然選擇等待正確的擊球點,同時依靠身體堡壘作為後盾,抵擋住來球的速度和衝擊,協助正手完成後續擊球。
只見他的手腕往外一撇一推,一個柔軟但堅韌的包裹。
直線!
看似輕描淡寫的一拍擊球,背後卻是精心的計算,還有對陣博弈與臨場發揮。
越是關鍵時刻,越是高手對決,這種全盤的戰術佈局顯得非常重要。
陳然明明沒有教練,可這場對決感覺沒教練的反而是羅迪克。
因為陳然的戰術佈局,明顯比羅迪克來得豐富。
當飛來的網球撞擊在拍線上形成的反作用力,推擋著網球完成變線。
砰!
陳然成功完成了致命一擊。
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溫布林登的觀眾也不約而同地發出一聲嘆息。
羅迪克就眼睜睜地看著網球沿著直線撕破空檔,然後從身側一劃而過。
反彈,二跳,形成死球。
轟!
剎那間,陳然振臂高呼。
現場的倫敦觀眾,有噓聲,也有讚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