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先說明下,主角的這一幕必然會經歷的。
理論上,無論是奧運會還是亞運會,只要你符合資格,協會都可以直接越過運動員報名,而無需徵求球員的意見。關注過東京奧運和杭州亞運網球專案的,都清楚這些事情。
不過這件事我會處理好的。
……
老子真不想參加雙打啊,尤其是男雙。
雖然更願意和漂亮妹子組成混雙是一個原因,但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男雙可比混雙費體力多了。
不過這一幕,其實陳然並不陌生。
在倫敦奧運會時,本來只准備了女單的李娜,結果被領導臨時通知,還分配了雙打的任務。
李娜非常不滿,當場抱怨:讓我去打雙打,是去打醬油嗎?
最終,帶著情緒上場的娜姐無論是女雙還是女單,都是一輪遊。
但她緊接著在WTA超五巡迴賽蒙特利爾和辛辛那提上,分別獲得了亞軍和冠軍的優異成績。
於是,外界紛紛質疑李娜,雖然他們也沒有切實的證據。
但你說李娜沒有消極比賽,誰也不會相信的。
甚至蒙特利爾比賽期間,倫敦奧運會還沒結束呢!
奧運會的網球比賽,協會是可以代替球員報名而無需徵求你的意見,只有你的資格符合就行。
或許因為網球運動員平時都處於單飛狀態,領導們沒什麼存在感。
所以到了綜合運動會時,領導們就會拼命刷存在感,彰顯自己的權力。
不僅僅是李娜,杭城亞運會時的鄭欽文也直接被領導安排了一個不熟悉的選手作為女雙搭檔,然後止步首輪。
男子網球也是如此。
好在張之臻和鄭欽文最終都拿下了亞運會男女單的冠軍。
一般而言,運動員是不可能視四年一度的奧運會為兒戲,故意擺爛,所以領導給你安排了,你只能硬著頭皮上。
像李娜這樣脾氣火爆的,畢竟只是少數。
另外,網球運動因為不是依附於奧運會而存在的,球員們參賽也是出於國家榮譽。
沒打好奧運會對於李娜而言不是世界末日,不過對於其他運動員而言,可能奧運會就意味著一切,意義非凡,比如劉翔。
“我該怎麼處理?”
陳然眉頭緊鎖著。
記憶裡,燕京奧運會的男單冠軍是納達爾,而男雙冠軍是費德勒和瓦林卡。
對,就是那一屆燕京奧運會。
瑞士一哥和瑞士二哥組成了超強的男雙組合,所向披靡。
單打的話,陳然覺得自己有信心擊敗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