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魏,我們村也有知青,而且不是所有的農民,都只會埋頭幹活。”
“知青身上有多少油水,更不是隻有你這類端著鐵飯碗的人才清楚。”
王川適時地展示了自己的一些能耐。
“我說兄弟,你真是農民嗎?我咋覺得你比我更像是城裡人呢?”
小魏上下打量王川。
他印象裡的老農民,一輩子和莊稼地打交道,天天土裡刨食。
王川不但知道工業券的來歷。
而且還用話點自己,懂得這裡面的門道。
尼瑪的,鄉下農民的路子都這麼野嗎?
王川似笑非笑道:“我有個大買賣,你願不願意插一手?”
“啥買賣?”
小魏忙問道。
“欠缺的工業券,你就不用再費力倒騰了,這些工業券我拿走,就當是你把縫紉機票給我了,至於鹿血的錢……”
王川頓了頓,
一兩五十,瓶子裡面一共五兩多一點。
250元不好聽,小魏就給240元吧。
“我手裡有一定數量的地方糧票,我打算用糧票和你同學換工業券,你在中間牽橋搭線,每次交易,你都能分到一筆好處費,咋樣?”
“你手裡有糧票?!有多少!!!”
小魏瞠目結舌。
如果王川說得是真的,這不是做買賣,是主動給自己送錢啊!
工業券放在城裡價格不菲,一票難求。
到了鄉下,價值又會直線縮水。
農民需要的是吃喝,針頭線腦。
而不是這些中看不中用的工業品。
知青下鄉政策實施兩年多。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攜手貧下中農建設富饒農村的口號。
早就沒人信了。
透過前幾批知青寫給家裡人的信,發的電報,打的電話,城市待業青年幾乎人人皆知,下鄉等於吃苦受罪。
可是沒辦法。
下鄉屬於半硬性規定。
除了獨生子,單獨有兩個以上的子女,必須送一個下鄉插隊。
你不肯,街道和單位天天給你做工作。
各種小鞋,總有一款適合你。
許多家庭條件還算過得去的父母,會給即將下鄉的孩子,多帶一些錢和能夠傍身的東西。
大人有大人的生存智慧。
糧票有使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