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一,這一章選擇在夜裡更新,中午還有一章。求點推收,拜謝各位!
鹽東市位於蘇江省的東北部,地理位置十分的開闊。佔地麵積可謂是蘇江省最大的一個地級市了。即便是省城金陵市都比不上它的佔地麵積。
鹽東市作為革命老區,雖然地處沿海地區,但是本身的民風還是相對比較的保守的。蘇江省的兩極分化也是異常的嚴重,有著蘇南吃香喝辣,蘇北隻能幹望的說法。
一般的金陵大學的大學生畢業之後都是往蘇江省的蘇南地區,或者是滬海市去。因為那裡的機遇要比一個貧困落後的蘇北要好得多。當然即便是現在全國經濟都不是很發達的時候,整體的差距依然存在的很明顯。
鹽東市毗鄰黃海,有著魚米之鄉的稱號。但是經濟確實一如既往的令人費解。按理說這麼好的地理位置不應該發展不起來,但是事實上鹽東市幾次麵臨的機遇都與自己失之交臂。
現在中央雖然大力提倡改革開放,但是鹽東市並沒有成為改革開放的先頭兵,甚至隱隱有著一種非常保守的心態。整個城市的領導者充滿著這樣一種心態,這個城市怎麼可能迅速的抓住機遇發展起來呢?
省委省政府也是考慮到鹽東市市委的侷限性,才派出了一批經濟骨幹來到鹽東市,充實他們的血液。李天舒恰恰就是這經濟骨幹當中的一員。說起來,李天舒現在的位置的確有點尷尬,剛畢業的毛頭小子,頂著一個正科級的光環,實在有點尾大不掉。
作為保守派的人,自然覺得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鹽東市委對於省委這一次新近補充的血液,實際上是持觀望態度的。實際上中央這邊的論調還有徹底的定下來,他們自然也就是沒有信心堅持改革開放了。
雖然改革了十幾年,但是鹽東市依然沒有任何大幅度提高的跡象。
鹽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在市中心的商業街後麵,是一棟歐式的大樓。說白了就是一棟類似於蘇聯建築風格的大樓。整個市委市政府所有的辦公機構都在這棟大樓裡麵辦公。
現在的公務員製度,遠遠沒有後世那麼的發達。此刻的李天舒也不過是拿著一張證明就去鹽東市委報道了。其實去鹽東組織部隻不過是一個過場,實際上李天舒隻是去開一個證明,他的目的地是鹽寧縣。
這一次組織上把他作為經濟骨幹調到鹽東市來。既是省委對於鹽東市的照顧,實際上也是給這些有著高文化的學生娃們一次鍛煉的機會。當然像李天舒這種的即便是在地方上看來,也是非常的少見的。歲數太小,級別太高。
李天舒在鹽東市委倒是沒有任何的阻礙,對於金陵大學的高材生,組織部的人還專門的接待了李天舒。這麼年輕的正科級幹部,即便是在鹽東市共青團也是沒有的。二十一歲的正科級幹部,居然一開始就被下放到地方,這個誰也沒有看懂。
即便是市委組織部部長,看到了李天舒的檔案也是搖頭不已。李天舒的檔案近乎於白扯,父母機關單位工作人員,老家京城。尼瑪這不坑爹麼?市委組織部部長王開明鬱悶的想著。
這麼年輕的正科級幹部,如果沒有點背景,那麼就是實在是能力特別的突出。王開明在意的是李天舒這個京城二字和父母是機關工作人員的這個個人檔案。中組部部長也是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看大門的也是機關單位工作人員,這不是扯呢?說了還不是還說?
不過王開明並沒有直接找李天舒談話,作為市委常委即便是人家有關係,你這麼貿然的找上去算個什麼事?市委常委的麵子還要不要了?王開明思索了一番,也就是讓幹部一科的一個科長直接送李天舒到鹽寧縣報道。
王開明的意思是,即便是你有關係又能怎麼樣?如果真的是關係足夠強的話,怎麼一畢業就被發配?王開明也是知道京城那些巨頭們是怎麼培養他們的骨幹的,至少要在部委磨礪個五六年然後才慢慢的地方上鍍金的。
這麼一來就放在基層的,至少他王開明還沒有聽說過。就不談京城了,即便是省委的大佬們也沒有這麼做過。鮮明的例子,王開明的老領導,現任省委副書記的李成李副書記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他的兒子現在還在省委宣傳部呢。
王開明的心淡定下來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顯得好辦多了。幹部一科的科長帶著李天舒就直奔鹽寧縣而去了。
鹽寧縣地處鹽東市的西部,和市區其實是接壤的,實際上就是城區的西邊一個縣。說起來鹽寧縣的經濟也可謂是糟糕透頂,根本沒有任何的可談之處,鹽寧縣的經濟在整個鹽東市倒數第一。
此刻的鹽寧縣委正在召開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