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歡喜有人愁。
長孫無忌一家把程處亮視作了眼中釘肉中刺。
李麗質卻覺得程處亮有大才,不僅詩詞歌賦寫的好,人品也好的呱呱叫!
但程處亮卻犯難了,西州的第一筆生意回來了,正在運輸的路上。
是一千匹良種的戰馬,和一些不知名的種子。
契苾真剌和陸垚垚完全按照程處亮的規劃,但凡是種子全都搞到手,但這個戰馬就有點兒……
程處亮上了馬車,直奔皇城,來到了兵部。
杜如晦瞥了一眼程處亮,“火急火燎的,天塌下來了?”
“杜伯伯,快塌下來了!”
“呦。”杜如晦陰陽怪氣的,“還有你怕的時候呢?”
“杜伯伯,您老就別磕磣小子了。”程處亮撓撓頭,“您老得救我啊!我現在被人盯上了!”
“先說什麼事兒。”杜如晦倒了一杯茶,輕輕抿了一口。
“戰馬,我有一千匹大宛戰馬!”
噗嗤!
杜如晦一口茶湯全都噴了出來,“你說啥?重新再說一遍!”
“契苾何力叔叔把契苾真剌交給我了,我就安排契苾真剌去河西四郡了,然後這敗家玩意兒給我搞回來一千匹大宛馬……”
程處亮偷眼看著杜如晦,“販賣軍械、戰馬要掉腦袋的,要不全給您老?”
“一千匹?後續還有?”杜如晦有些不相信,“你還真有辦法搞到戰馬?”
“馬蹄鐵和修馬蹄的手藝,只有咱們大唐有,我就是搞得番邦退役的戰馬。”
“價錢咱麼說?”杜如晦平復了一下心情,“這買賣你做掉腦袋,但是和老夫做無礙,出了事情兵部給你擔著就是了,朝廷缺馬,嚴重缺馬!”
在古代,說是百萬大軍,充其量也就是十來萬的樣子。
唐朝實行府兵制,全國分佈574800個折衝府,有名可考的627個。折衝府分三等,兵力各自為1200人、1000人、800人。所以大唐的府兵人數在八十萬人左右,京城十二衛號稱六十萬,實際也沒那麼多,都是吹牛逼嚇唬人的。
自漢代開始重視騎兵,李淵起家的時候,向突厥稱臣借了2000匹戰馬,後來又得到了隋馬3000匹,這5000匹馬成了唐王朝的起家之本,數字不一定準確,但基本就是幾千匹馬這個量級。
唐朝統一中原後,馬背上打天下的李世民深知戰馬的重要性,在隴右大力養馬,在長安西北開設八坊十八監,專門用來養馬,還成立了馬政司。
貞觀五年,大唐騎兵大概是五萬人,細細的算下來,充其量也就一萬騎兵,其餘的是僕從兵,一人雙馬,也就兩萬匹最多了,戰馬品相還參差不齊。
現在程處亮一下子就搞來上千匹大宛馬是什麼概念?雞生蛋蛋生雞,數額不可估量。
貞觀年普通的馬在八貫錢左右,良種戰馬十五貫左右,大宛馬體態最好的要二十三貫以上。
“二十貫一匹,給您老的價格比市面上便宜一點,如何?”程處亮問道。
“太貴了!你這是淘汰的戰馬,也只有兵部敢買,其餘人敢買嗎?買了就是造反!”杜如晦瞥了一眼程處亮,“你可是剛被彈劾完,心裡沒點兒逼數?要老夫說,就是十八貫一匹!”
“成交!”程處亮立刻找來紙筆,“杜伯伯,咱們籤長期買賣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