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大貴不好說,但是已經不再是如同二十年前一樣逐漸落寞。
這其實就是伴隨著各種平臺的出現,從而導致原本訊息閉塞的人群,逐漸透過網際網路聯絡到一起。
以前的相聲界,一個勁兒的往小熒幕裡鑽。
就是為了能夠依靠這樣可以做到紅遍全國。
然而這樣一來,當他們的知名度提升,並且已經紅了之後,他們又會經常去走穴、接商演、拍影視劇。
可作為相聲演員的本職工作,卻早就已經拋在腦後。
甚至有人憑藉著一個段子,能說上一輩子的情況。
為什麼?
因為華夏地廣人多,今天在這裡演上一個月,明天跑到別的地方再演一個月。
一年四季月月都有新地方。
這樣的情況下,對於相聲而言,哪裡還有什麼進步可言?
而沒有創新,那麼原本喜歡相聲的人,也就只能聽著偶爾會冒出來的新人相聲解饞。
這樣一來,對於相聲而言,真的就跟死了沒有什麼區別。
老郭的出現,也終於將已經日暮西山的相聲,重新拉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雖然相聲逐漸流量化必然會導致其會損失一部分觀眾。
但其實相聲這門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不一樣。
它更接近於傳統戲劇類專案。
所以就算真的有了流量,無非也就成了民國時期的京劇而已。
這其實對於相聲而言,是一件好事。
畢竟就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所謂的夢想其實也不太重要。
所以老郭能紅,並不僅僅只是因為他的能力。
更加關鍵的,是他對於傳統華夏禮儀的推崇。
最佳的代表作,就是大麟子。
大麟子並不是一個愚笨之人。
但他只有初中左右的文憑。
如果單純以文憑來說,大麟子實在拙劣。
可任誰在詳細的瞭解過大麟子之後,那一句拙劣也說不出口。
沒有文憑,不代表沒有文化。
其實這裡面又涉及到了一個現代教育的受眾問題。
美帝地廣人稀,所以實行精英教育並沒有什麼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