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70後、80後不同。
90後,尤其是95後,首先接觸的外界的,就是網際網路。
雖然國內有著“牆”的存在,但還是有一些人將一些國外的“真實”情況搬運回了國內。
而年輕一代們,也終於看到了彼此之間的差距。
當這個差距,並不是特別大到讓人絕望的時候,出國似乎也就只剩下了旅遊這一件事情了。
文化的差異,讓華夏和國外有著根本的不同。
就連毗鄰的韓、日,實際上和華夏文化也有著些微的不同。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國內喪事為白,喜事為紅。
可在日本,卻正好反了過來。
文化的隔閡,也就讓國外對於國內的喜好產生了偏差。
舉個最為簡單的例子。
其實就是相當於你認為你冬天的冷,和你母親認為你冬天的冷。
這是完全兩個概念。
這種偏差也就造成了《長城》等一系列中外合資的影片的失敗。
但是影片雖然是失敗的。
可《長城》中對於場面的把控,對於構圖的構思,這些可都是老謀子的東西。
而這些東西都無不證明了老謀子最為擅長的,無疑就是大場面的戰爭戲。
可惜,在國內,受限於政策等問題,大場面的戰爭戲顯然是十分不吃香的。
其實原因很簡單。
國人對於歷史,尤其是官府對於歷史事件,往往採取的是還原歷史的限定。
這也就往往導致許多想法無法進行展開。
有人說,之前老謀子的《英雄》也不怎麼樣啊。
可嚴格來說,《英雄》雖然也是有著大場面,但可惜主要講的還是刺秦的故事。
為什麼國外往往會有那種史詩製作?
其實原因很簡單。
國外的稽核力度雖然嚴格,但是因為分級制度的緣故,實際上的限制其實並不多。
這也就帶給了導演和編劇們想象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