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一個縣城,鵬達修好了路,起名當然是叫做鵬達路。
那麼外來人進去收購貨品,他能收購多少?
電商平臺的崛起,必然對於原本的實體店鋪造成衝擊。
而這種衝擊,也必然會影響到整個市場的定價。
同樣的貨品。
從海南到東北,如果是實體商,那基本上能夠到達東北的貨品基本上只是路費就要超過上百,更何況還有手續費,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加上之後,只是成本價格,就要超過十幾倍!
而當路修好之後,任何電商平臺都可以讓同樣的貨品以當地的價格進行販賣!
最多也就是加上一點路費而已。
可就算加上這些路費也要比原本的實體價格要便宜好幾倍!
所以實體店鋪在面對電商平臺的時候,是必然會節節敗退的。
換句話說,修路之後,也許其他人的確是有一部分的收益,但是不論如何,都不可能繞過鵬達。
原因很簡單。
囤貨量。
鵬達修路,自然不可能一點好處都沒有的。
作為交換,鵬達在當地都會修建一座倉庫。
那座倉庫的作用,就是進行當地貨品的整合。
當地人自然可以出去賣給別人。
但是你最多也就只能賣給鄰近的幾個省市。
可問題又來了。
貨品,尤其是果蔬,有可能只是有著所在地一個縣城是好吃的,附近的縣城不好吃麼?
就算是有所偏差,也往往不會相差太多。
所以價格方面,就算能超過鵬達的定價,也不會超過三成。
可為了這三成,你要付出什麼呢?
首先是聯絡貨源,尋找銷售商或者渠道商,這就是一筆花銷。
然後又是要進行各種打交道,又是一筆花費。
雜七雜八的算下來,基本上這三成也不剩什麼了。
可如果你賣給鵬達,鵬達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普通農戶只需要收錢就可以了。
剩下的貨品全都交給鵬達在當地的零銷商進行解決。
而這些東西,也都會在當地以拼多多鵬達官方旗艦店進行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