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在《仙劍三》之後,國內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但是這些作品受限於年代的問題,始終無法成為現象級作品。
而現象級作品的丟失,也讓整個華夏的影視劇越發的不受人待見。
然後是另外一部現象級作品《琅琊榜》。
兩部現象級作品的出現,徹底點燃了整個華夏娛樂圈。
人們才知道,原來粉絲經紀也有著另外一種公式。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是粉絲經濟1.0版本的最後餘暉。
而到了17年之後,整個華夏的優秀作品,開始呈井噴狀出現。
而也正是這些優秀作品的出現,從而帶動了影視寒冬中華夏娛樂圈的收視和盈利。
但其實,在童磊看來,所謂的影視寒冬,其實都是影片網站和電視臺共同逼迫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
以前的娛樂圈,投拍電影都是個人或者公司進行投資,從而憑藉著口碑或者票房獲得精神或者物質上的盈利。
但是自從影片網站逐漸興起,電視臺式微的今天,這些網站想要發展,就必然要進行引進優秀作品。
就算沒有優秀作品,最少成本方面也要進行縮減。
那麼有什麼辦法,既可以縮減成本,也可以獲得優秀作品呢?
答案很簡單,自然也就是自制劇。
但是自制劇這種東西,對於藝人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
可對於投資人而言,卻意味著有了錢,卻沒有地方去進行投資了!
大投資者,諸如心悅、豬廠之類的,可以憑藉著超高的資金去入主這些影片網站。
可那些小投資者呢?
這個時候,這些人的目標,就放到了網大、網劇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而伴隨著網站自制劇的逐漸增多,網劇的製片成本也從10年十萬的《萬萬沒想到》,到了如今一部網劇動輒就需要幾千萬。
偏偏網大就是一個坑,很多網大都成了毒瘤。
不得不說,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幾次三番的折騰下來,就算那些小型投資者的底子再厚,可沒有投資渠道,又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投資那些大平臺,一來二去地,自然也就拒絕進入這個圈子了。
所以別看這幾年好像好片子多了,但實際上你只要細心一些,就會發現,拍出這些片子的,永遠都是那些人,或者有著一批固定的人選。
5的人,演了80的戲,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這樣一來,小投資者離開,大投資者加盟大平臺,而這些大平臺往往也會找固定的演員班底。
這也是為什麼能夠拍出那些優秀影視劇的人,永遠都是那些人的原因。
一方面自然是因為他們的硬實力很好,另一方面,卻也是因為他們對於大平臺而言,十分“熟悉”。
在同樣演技的情況下,一個和大平臺經常合作,一個八竿子打不著一次,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大平臺會選擇誰的戲?
答案不言而喻。
這也是為什麼影視寒冬會越來越嚴重的原因。
而受到影視寒冬影響最大的,就是橫店等知名影視城。
以前,橫店有著“橫國”之稱。
再過兩年,恐怕橫店的龍套和群演數量,都不會超過一千人。
喜歡文娛百花譜請大家收藏:()文娛百花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