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民間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邱家並非沒有行動,隔了幾日之後,民間有不少言論,說什麼邱太傅忠心耿耿、勞苦功高呀,不該因為一個邱長盛就重罰邱家。
陛下應該開恩,如此才是明君所為。
可難道就邱家會請人制造輿論麼?
邱家讓人大肆誇讚自己的功績,製造輿論。
反過來,大將軍王府、定國公府還有徐老御御史,也會讓人制造輿論。
於是,民間有相反的聲音反駁他們
“這要是你女兒被這樣殺害,你還能笑嘻嘻說謝謝呀,站著說話不腰疼!”
“邱將軍軍功赫赫,可他是邱長盛的兒子啊,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沒準邱聞舟還有不臣之心呢,這實在讓人感到害怕,西北的戰事一直沒有處理好,是不是邱聞舟不行或者邱聞舟有不臣之心啊?”
“邱家連天子門生都敢殺害,下一步肯定就敢弒君了!”
這言論越來越誇張,但也很快就掩蓋了那些誇邱家的聲音。
最後,大火直接燃到了遠在西北的邱聞舟身上。
甚至有學子在茶樓、論政堂等公開場合,提出急召邱聞舟回京城,讓大將軍王去西北。
而就在這個當口。
晏謹又提供了一份證據——邱家三爺收買殺手去刺殺他之事。
如此猝不及防。
崩擊邱太傅的御史更加激動。
還在僥倖的邱家也徹底慌了。
邱聞舟如今是邱家最大的依仗,而邱家本來就已經陷入了泥潭之中。
邱太傅原本的意思是在民間製造一些輿論,給朝廷施壓,保住自己在內閣的地位。
可一切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針對邱聞舟的聲音過盛,絕非好事。
趙崇雖不是多疑之人,可皇帝天生的特性就是多疑。
邱太傅自己心思如此,難免也這樣揣測皇帝。
在民間議論了幾日之後,因為邱家受到重創和病倒的邱太傅一朝醒來,為保邱家和邱聞舟,他上書,陳述了自己教子不嚴之過,主動提出要引咎辭官。
上書給皇帝之後,趙崇並不馬上同意,一副你是老臣,勞苦功高的,是朝廷重臣,朝廷離不開你,你只要決心認錯,不要在乎外面的聲音的樣子。
於是,為表邱家認錯的決心,邱太傅再次上書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近來遭受重擊,身體實在不好。
好了,這下,趙崇“忍痛”同意了。
並且太監帶著御醫親自來給邱太傅請脈,得知他身體確實不好之後,還十分關心地讓他好好在府上養病,無事減少外出。
朝廷會記得他過往的功勞。
邱太傅:“……”
就這樣,邱太傅辭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