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筆力實在是太驚人了。
林有成聽著張解放,還有身邊這幾位作家的話,其實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除了埋下了顧曉夢和團長的伏筆,《人間奇事》裡面還有別的伏筆。
其實林有成很清楚,那埋得根本就不是伏筆,埋得是紅色先烈們的屍骨。
在那段歲月長河裡,埋藏的屍骨又豈止這兩個。
現在沒有人知道林有成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之後會帶來什麼樣的,只有林有成清楚地知道除了《我的團長我的團》,還有太多,太多這樣的殊死戰鬥的炮灰。
林有成轉動著手中的筆,想著那些故事,眼前似乎浮現出了無數個故事的畫面。
就像那那個改編自楊金遠的《官司》《集結號》的故事,講述瞭解放戰爭期間,戰爭空前慘烈,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全連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
一座廢棄的舊窯場裡,四十七名戰士奮勇廝殺,終究火力懸殊寡不敵眾,穀子地親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死去卻無能為力。
因為集結號一直都沒有吹響。
即便那個時候,排長作為穀子地的左右手,他在臨死之前說自己聽到了集結號響,讓穀子地帶著僅剩的幾個弟兄撤退,戰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對,對此產生了分歧。穀子地此時發現友鄰部隊早已撤退,他懷疑是自己忽略了號聲,導致戰友們枉送性命。強烈的震驚和內疚之下,他攜帶炸藥包奔出窯場隻身前往敵軍戰壕,其餘戰士最終全部陣亡。
穀子地受傷後在後方的醫院裡他才得知,自己原來的部隊番號已經取消,他不僅難以證明自己的真實身份,甚至戰死的四十七個弟兄都將被視為失蹤者……
穀子地設法加入炮兵部隊,跟隨隊伍的步伐南征北戰,他生存的唯一動力只是為死去的戰友找回應有的榮譽。即使時光飛逝事過境遷,即使歷史已漸漸被人淡忘,那刻骨銘心的兄弟情誼卻絲毫不減,在穀子地的腦海裡,永遠鮮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們的影像。當終於回到當年發生血戰的舊窯場,卻發現戰場遺址已因煤礦開採而面目全非。
除了穀子地之外,沒有人知道,甚至沒有人相信就在這個窯場下面,躺著幾十名壯烈犧牲的戰士。穀子地發瘋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礦,無論如何他都要讓真相大白。
又或者說是讓那些犧牲了戰士能夠真正安息……
也許在抗r戰爭時期,沒有吹響集結號的炮灰團數不勝數,真得太多了,也許那些無名的犧牲才是真正的炮灰,湮滅在歷史的長河裡面,無人知曉。
就像《我的團長我的團》之後的松山戰役下,還有松山戰役的那七千名娃娃兵,平均年齡只有十三歲,還處在未成年階段的青少年當娃娃兵,義無反顧地衝向了敵軍113聯隊佔領的陣地。
在抗戰的年代,那些娃娃兵身世悽慘,父母都死在敵軍的槍口下,家破人亡無親人淪為孤兒,只能作為作為烈士家屬參加軍隊四處漂泊,才能獲得吃飯讀書的機會。
這些娃娃兵在軍隊裡,本來也只是負責後勤,就是幫成人計程車兵煮飯洗衣服搬東西。可在發動松山戰役的時候,也不得不讓這些童稚末脫的娃娃兵走上戰場,成為戰爭絞肉機的犧牲品。
悲壯慘烈!
還有像出身不凡但慷慨赴死的年輕飛行員,還有長沙城裡近代苦難的家族抗戰史詩,還有真團長龍文章的生死線,還有……
是的,還有太多,太多殊死戰鬥,最後被炮彈轟炸成灰的人。
那些人是真正的炮灰團,但也是真正的英雄。
“有成,有成,想什麼呢?”
張解放望著林有成,喊了兩聲,也不知道林有成究竟在想什麼。
林有成聽見張解放的話,回過神來,望向張解放,說道:“想到了埋葬的那些屍骨。”
“那些屍骨?”
張解放有些不明白,不知道林有成是什麼意思。
林有成沒有回答,他只是想到了,也許不僅僅是舊窯場——
山河之下,不知道還有多少壯烈犧牲的戰士屍骨埋葬在無名之地。
林有成很清楚在《人間奇事》裡面埋下的下一個伏筆究竟會是什麼故事,那是真正如刀子一般,扎心染血的紅色故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