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代有遙感衛星,就能從天空看到出了張家口關隘就是一片山區,這裡就是北方屏障燕山山脈,在上千年的歷史中多次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
當然在歷史上燕山山脈也不是全部時間都在漢人的手上,在宋代就因為燕山防禦線的丟失,宋代的北方防線要退到南方的石家莊、山西太原一帶,這裡距離宋朝的首都開封只有五百多里路程,女真人的騎兵幾日就可以打到黃河邊上,根本不給宋朝留下緩衝時間。
自從朱元璋驅除韃虜後,燕山山脈這個天然防禦線就牢牢的掌握在漢人政權手中,雖然明代歷史上有幾次蒙古人打到北京城下,但是像宋朝那種一點準備時間都沒有的情況再也沒發生。
從張家口出去就是燕山山脈,順著山脈中的道路北行一千里,就能走出燕山山脈進入蒙古草原,這條路從戰國時期就是中原內陸和北方遊牧民族的交通要道,到後世這條路也一直在使用,就是後世的111國道。
從這裡出了燕山山脈就進入內蒙大草原,擋在這條出山要道的正是後世內蒙古的赤峰市,不過這個時候叫烏蘭哈達。烏蘭哈達是蒙語,意思為紅色的山峰,這個詞來源於赤峰周圍的火山群,因為岩漿冷卻山峰呈現紅褐色,所以叫烏蘭哈達。赤峰這裡地處和張家口通商的交通要道,所以在元朝就是商品集散地,在乾隆四十三年改為縣,更名為赤峰縣。
朱宏三的北巡隊伍從燕山中用了半個月才走了出來,離開燕山山脈眼前豁然開朗,這才是真正的一望無際大草原。
草原上的景色很好,但是朱宏三現在並沒有功夫觀賞美景,因為剛才前軍斥候來通報,在三十里外發現數萬蒙古騎兵。
從朱宏三離開張家口後,隊伍周圍的蒙古人就沒斷過,不過都是數百的小股騎兵,這點兵力自然沒有放在朱宏三心上。但是現在可不同,斥候來通報前面出現數萬騎兵,這已經可以對朱宏三形成威脅了。
朱宏三看了看地形,馬上命令韓三強找一個合適地點安營,剛從山區出來士兵體力消耗很大,雖然自己不懼那些蒙古人,但還是謹慎些為好。
行軍紮營是個技術活,要找四周開闊、視野良好、還要有水源的地方,不過在內蒙草原上這種地方有很多,韓三強在三里外找到一個合適地點,命令士兵紮營。
現在因為蒙古人就在三十里以外,紮營也就不能按部就班的設土牆、挖壕溝了,只能臨時用數百大車首尾相連組成車牆,然後在空擋處安防火炮。這種陣勢雖然看的不怎麼樣,但是依託火器防禦力極好。
明軍剛準備完畢,就看到十里外一陣塵土飛揚,看來蒙古人來了。
明軍大營中有一個高五米的高臺,是臨陣指揮之用,朱升鐸為了看清對面蒙古騎兵的樣子,偷偷的爬了上來。
現在高臺上指揮的正是韓三強,他看到朱升鐸上來趕緊說道:“王爺,這裡太危險,你還是下去吧!”
朱升鐸害怕朱宏三,但是可不怕韓三強,聽韓三強這麼說笑道:“韓將軍放心,本王就是上來看看熱鬧,等一會打起來我就下去,肯定不能讓韓將軍為難!”
韓三強拿朱升鐸也沒辦法,反正現在蒙古人離得遠,等一會兒打起來再讓朱升鐸下去也行。
朱升鐸來到高臺邊上,從護衛手中接過千里鏡,觀看十里外的蒙古人到底什麼樣。
朱升鐸看清後十分失望,沒想到蒙古鐵騎就這樣子。只見對面蒙古騎兵騎著一米五六的蒙古馬,馬匹的顏色也不相同。那些蒙古人一個個如同地缸一樣,跳下馬來大概能有一米五高,身上也沒有統一的裝備,穿什麼的都有,還有人穿著明軍的制式棉甲,只有中間的幾個看著像將領的傢伙才穿著鐵甲,頭戴斗笠鐵盔。手中的兵器也千奇百怪,什麼鐵棍、狼牙棒、鐵錘、馬刀,真是如同叫花子一樣。
朱升鐸見慣了明軍的騎兵,現在朱宏三有錢了,還佔了河套產馬地區,自然馬匹供應不受限制。朱宏三這次帶來的一萬錦衣衛中有五千是騎兵,這五千騎兵馬匹分為五種顏色,白、慄、黑、灰、棕五種顏色,行進起來非常好看。
朱升鐸看到歷史書上說的成吉思汗鐵騎也不過如此,不免撇嘴道:“朱統領,本王看這蒙古人也不怎麼樣嗎!穿的如同叫花子一樣,皇祖父為何還如臨大敵一樣,派出重騎兵上前衝散不就可以了?”
朱仁現在成了朱升鐸的王府護衛統領,所以跟在朱升鐸身邊護衛,聽朱升鐸這麼說趕緊回答道:“王爺,並不能小看這些蒙古人,這些人從會走路就在馬上生活,有些人一輩子都在馬上,離開馬都不會走路,這些人是天生的騎兵,如果好欺負當年成吉思汗也不能帶著二十多萬人一路打到歐洲去了!”
朱升鐸聽朱仁這麼說好奇的問道:“一輩子不下馬?那大小便怎麼解決?”
“自然是在馬上!”
“那生孩子呢?”
朱仁聽朱升鐸問的好笑,不禁笑道:“王爺,蒙古女人沒有半點地位,他們不打仗的!”
朱升鐸點了點頭說道:“看來錢師傅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真的,如果不來到蒙古親眼所見,本王那裡知道還有一輩子不下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