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遺愛這個人十分聰明,對官場上的那些齷蹉事看的也比較明白,但是錢遺愛畢竟年紀輕,涉足官場時間短,和那些官場老油條,比如馬明遠、佟養甲之流完全沒法比。
馬明遠當年為了自己能當上首輔竟然派人攻擊自己的親哥哥,佟養甲為了搶功勞更是讓自己相依為命的侄子去福建策反李成棟,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錢遺愛還學不來。
錢遺愛剛才看到為馬明遠、太子辛苦弄錢的吳培昌竟然落得這麼一個下場,錢遺愛心中十分不好受。
張家玉看到錢遺愛悶聲不說話,不禁問道:“子高,怎麼了?心中有事?說出來老夫給你開解開解!”
錢遺愛嘆了口氣說道:“老師,學生剛才去見吳培昌了!”
張家玉是太子的老師,所以太子想要吳培昌當替死鬼這件事張家玉也是清楚的,現在聽錢遺愛這麼說張家玉問道:“吳培昌怎麼說?”
“還能怎麼說,吳培昌為了家人考慮必須要死!可是弟子剛才聽到吳培昌最後說道,河南的錢他才佔了不到十分之一,其他都是朝中那些閣老拿去了,什麼馬明遠的錢莊,佟養甲的酒樓,馮自用的施工隊等等!”
張家玉聽吳培昌肯認罪放下心來,現在事情發展有些超出張家玉的控制,他沒想到皇帝竟然藉著這件事要弄到內閣,所以張家玉也同意太子說的找一個替死鬼,讓河南之事早些瞭解。
張家玉自己的事完了,再一看錢遺愛,張家玉知道這個年輕人為何不開心了,無非就是玻璃心碎了。
一個人的成長是分階段的,在進學時學的都是如何為國為民的大道理,心中想著都是將來造福一方百姓的大理想。但是等到真正當了官後才發現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差的太遠,基本上是南轅北轍。
這個時候人很容易兩極分化,一種人看到官場的黑暗後馬上變得恨世嫉俗,拿起手中的筆做武器大罵這個社會,這個官場,這種人以明代的王世貞、楊慎、清代的蒲松齡、民國的魯迅都是代表。
還有一種人見識到官場黑暗後馬上隨波逐流,有可能比以前那些官員更甚,這種官員有很多,比如嚴嵩、溫體仁等,這種人數量還不少,基本上大部分都是這種人。
當然除了這兩種人還有第三種人,這種人十分稀少,但是還是存在的。這些人見識到官場黑暗後並沒有沆瀣一氣,而是巧妙的利用官場上的種種利益糾葛來達成自己當年的大理想,這種人在歷史上稱為名臣,比如明代徐階、張居正師徒,清代曾國藩、李鴻章師徒。這些人雖然也貪汙,也黨爭,也迫害政敵,但是他們做的這些都是為實現自己讀書時心中的大理想而服務的。
張家玉就是第三種人,張家玉打擊政敵,貪汙受賄,栽贓陷害什麼都幹,甚至當年還投靠過李自成。按理說張家玉這種人就是十足的小人,但是張家玉心中有兩個道德底線絕對不能突破,一個就是華夷大防,
還有一個就是立嫡以長。
當年張家玉都投降了李自成了,但是滿清來了絕對不投降,寧可自殺也絕不剃頭。還有當年張家玉和寧可惹怒皇帝朱宏三,也要堅決立朱海當太子。這兩項就是張家玉最後底線,到什麼時候都不能打破。
張家玉看到錢遺愛這樣,知道這個年輕人到了心裡的關口,如果度過這個關口那在境界上就會有極大提高,對他仕途有很大幫助。如果度不過心中的關口,那錢遺愛也就是第二個楊慎、王世貞而已,身負大才也只能寫一寫貶低時政的狗屁文章。
張家玉原本並不想點醒錢遺愛,因為他們兩個分屬不同的政治派別,雖然現在為了對付馬明遠而結盟,但是誰知道將來怎麼樣,張家玉可不想為自己樹一個敵人。但是張家玉想到錢遺愛對自己一直很客氣,見面就自稱學生,一口一個老師叫著,如果看到這麼一個聰明人從此沉淪下去心中實在捨不得。
想到這張家玉嘆了口氣,看在剛才在門口對自己恭敬叫老師的份上,點醒他一下吧!
張家玉指了指桌子上一份荷葉雞問道:“子高,你看這道菜是什麼?”
錢遺愛看了看不是荷葉雞嗎?荷葉雞是淮揚名菜,這道菜出自張家玉老婆之手,做的還不錯。
“老師,這是師孃做的荷葉雞!”
“不是這個,老夫問你包在外面的是什麼?”
包在外面的?不是荷葉嗎?
“老師,應該是荷葉吧!”
張家玉點了點頭,又指著另一道菜問道:“這個呢?”
錢遺愛一看是新炒的藕片,他不知道張家玉為何問這個,遲疑的回答道:“老師,這個是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