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現在實在沒有辦法,馮若舒說的都是實話,自己官小職卑,那裡是楚王和兩廣總督的對手。
李植沒辦法低頭說道:“屬下聽命。”
看到李植低頭,馮若舒說道:“既然你同意,一會兒去楚王府找長史吧。”說完馮若舒端茶送客。
李植出了驛站,出了城來到朱家莊,也就是現在的楚王府等候長史馬明遠的接見。
馬明遠現在名義上是長史,但是他主管朱宏三屬下的所有事務,上上下下十多萬人要指望馬明遠,天天忙得腳打後腦勺,那有空管這個從五品的巡海道?
所以看到李植來馬明遠打發一個人領著他去找朱宏三。
朱宏三今天沒啥事情,讀書人都放出去做官了,剩下幾個忙的要死,也沒人來找朱宏三的麻煩。
所以朱宏三正在書房記筆記。這是到廣東後養成的習慣。朱宏三發現來到這個時代二十年了,以前的回憶越來越淡忘,有很多記憶已經分不清是前世的還是現在的。
所以朱宏三要趁著自己年富力強的時候儘量把以前的記憶都記下來。朱宏三記得有點像流水賬,想到哪記到那,有時候還夾雜著幾句後世的網路語言。
在後世這部名為《明世祖回憶錄》的奇葩文章被後世很多歷史學家認定為偽作。原因很簡單,明世祖朱宏三雖然雄才大略,他吃喝嫖賭、殺人放火什麼都幹,但是沒有文化確實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因為這本回憶錄裡有大量已經證實的科學原理,還有原*子彈的工作原理。這些根本不是三百年前那個無賴流氓皇帝能寫得出來的。
當然認為這是明世祖本人寫的也大有人在。原因也很簡單,經過碳十四化驗,這本書正是書寫於明世祖的年代,再加上明世祖建立了當時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的工業。所以有很多都認為這本書就是朱宏三本人寫的。
這兩派爭論了幾十年,因為各方的論點都很充分,所以誰也說服不了誰。
今天朱宏三正好記到原*子彈的原理,並在本上畫了一個蘑菇雲的草圖。正在這時候,外邊來人說廣東巡海道李植求見。
看來是馮若舒那邊有動作了。朱宏三收拾好筆記本,說道:“請李大人進來。”
李植是進士出身,再加上久在巡海道,可以說得上半個懂海軍的人。所以朱宏三要把他當做未來的海軍司令還培養。
李植進屋來也沒給朱宏三好臉色,一拱手說道:“楚王,馮制臺讓本官來協助楚王。”
朱宏三點點頭,說道:“李大人請坐。”
李植坐下後有僕人上來茶水。朱宏三問道:“那就先請李大人說一下巡海道日常工作吧,我好安排下一步怎麼辦。”
李植沒辦法,對朱宏三詳細的講述了廣東巡海道日常工作。
朱宏三以前以為巡海道就是和後世的緝私警察差不多,打擊一下海盜等等。這次聽李植一說,沒想到巡海道權利這麼大。
廣東巡海道的全稱是廣東提刑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正使當然就是臬臺大人,副使就是這個李植。
巡海道設立在明初,當時天下大亂。一些沿海的漁民沒飯吃就下海當了海盜。所以在永樂年間在全國沿海各省設立巡海道這一官職。
剛開始巡海道只是隸屬於按察司,主要負責海岸緝私、打擊海盜。因為明朝省級三司分立的原則,各個長官本著你有我也要有的原則,紛紛設立相近似的官職。
這鍋渾水一直到嘉靖年間,因為沿海受到大量倭寇襲擾,所以朝廷下決心整合所有執法重合的機構。這個時候中國人充分的發揮了和稀泥的本事,弄出了這個四不像的巡海道。
整合後的巡海道是個集軍事、刑偵、緝私、監察一體的奇葩機構。同時因為在廣東和福建要和佛郎機人做生意,所以廣東、福建的巡海道還兼管貿易、外交,取代原有相關專職機構的職能,變成擁有多種職權的省級海防長官。
朱宏三聽完李植講述巡海道的職能,才發現原來巡海道是個這麼個實權部門,看來自己這次佔了大便宜。
朱宏三說道:“李大人,你來的時候馮制臺應該和你說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