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帝不茍言笑,抬手示意地上的少年:“起來吧,劉卿,賜座。”
“是。”
蕭承野也聽說建寧帝因為謝二哥和周崇打了敗仗的事情生氣,眼前天子又一臉嚴肅,可見震怒不假。
蕭承野回禮,在天子身側落座:“皇兄,涿州的事情臣弟都聽說了……”
“你既知道朕的心事,又為何不願領兵?”建寧帝捏了捏眉心,烏瞳垂下,冷冷看著殿下的蕭承野:“罷了,朕今日來找你是有別的事。”
說罷,建寧帝沒心思看蕭承野那副垂頭喪氣的表情:“你們都退下。”
待長樂宮的眾多宮女太監散去,建寧帝這才清了清嗓子,“琢州你既然不願去,朕也不強求你,朕有另一件事要你去做。”
建寧帝:“朕已經問過了,先梁朝曾有例子,先樂帝為了撫恤功勳,特封平叛有功的大將軍為燕親王——琢州的起義不斷壯大,皆因百姓吃不起飯,朕準備先賑濟災民,然後再……再讓衛將軍帶著朕聖旨,招安起義軍頭目,封地朕都準備好了,就在長安。”
大周朝有祖訓,不可封除蕭氏以外的人為王。
建寧帝這幾日翻遍了史書,才好不容易從先梁朝找到一例特例,既然有先例,那事情就好辦了。只是這次軍報,說琢州起義軍為首的是有近百萬的黃眉軍,黃眉軍已成氣候,若只是封侯怕難以讓其動搖。
但若是在西北駐守邊疆的衛嵐前去,再加上親王的爵位,這件事十有八九能成。這件事若成了,那剩下的小地方勢力根本不足為俱;百姓也能回家老老實實種田。
但是這麼喪權辱國的事兒,建寧帝沒有把握衛嵐會幹。所以他今天才把蕭承野叫過來。
蕭承野聽完,錯愕的抬眸看著上座的天子。若是他沒聽錯,皇兄的意思是要給那起義軍頭目開大周朝的先例,為他封王,還要駐守邊關幾十載、在西北一帶赫赫威名的衛家鐵騎的頭目,他的親舅親自去?
蕭承野以為自己聽錯了。
琢州等地的起義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殘,不足為懼,只要朝廷多花時間,遲早能平叛——但若能招安,那便是救下數百萬的勞苦百姓。
“蕭承野,你知道朕的心思,”建寧帝蹙眉,黝黑的眸子沉沉看著殿下的少年:“興、百姓苦,亡、亦百姓苦,朕雖破其祖制,但若能保下我大周朝泱泱百姓,朕不懼後世史官筆墨。”
蕭承野眉心緊蹙,卻不知該怎麼回應青年天子,誠然建寧帝說的沒錯,但若開此先例,亙古未見:“臣弟……”
建寧帝見少年動搖,連連加油添醋:“你放心,朕不讓你離長安,你寫封信送回去就是,先看看大將軍的意思,若大將軍不願意……那朕,那朕就再想別的辦法嘛。”
蕭承野只好道:“臣弟,領命。”
建寧帝沒想到自己的計劃這麼順利,不由在心裡給丞相大人點個大大的贊:“這件事朕只和你一日說了,事成之前,不可外洩,不然有損我大周朝的了臉面,你知道吧?”
“是……”蕭承野木訥地點了點頭,這件事資訊量實在太大,他一時難以消化,卻又覺得這件事好像不是天子自己的想法,他好像是聽……
聽丞相說過一次。
“朕聽說你要和謝卿下鄉……咳下地方去推行新政令了?”建寧帝指節夾著一根狼毫筆轉悠一圈兒:“好事兒,你和謝卿,是為朕解憂的左右大腦——來吧,現在就寫,朕派人八百裡加急,今日就給衛大將軍送去。”
蕭承野:“。”
他怎麼感覺,皇兄裡裡外外說了這麼一堆,就是為了讓他給舅舅寫信。
-
晚上,酉時前,梁王府。
劉管事將飯菜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