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出臺了一項,兵役制度的改革方案,以及退役士兵的安置的支援計劃,同時也將過去的義務制,改成了志願參軍的形式。當時的媒體普遍認為是愛丁堡那進行了變向的裁軍,而對兵役的爭論,至今都沒停下過。”
“這事情我也知道,兵役制度至今在卡西尼亞依舊是一個巨大的論題,只不過你剛才說,當時的媒體,現在的媒體改變了什麼看法嗎?”
“看法變化挺大的,主要也是現在的媒體分了派系,分成了支援義務制度和支援志願制度的,所以論點變化的挺大的,具體的區別,那他們的說法可就真的是千奇百怪了。真正的終局,卻開始與392年。”
弗蘭科拉開了392年的書架。
此時的塞莉顯然是懶得再去翻找了,她晃了下手。
“那麼392年,有什麼大事嗎?”
“準確的說戰亂結束於392年。只是當時第一批退役士兵的安置問題成了大難題,因此當年的主要報道,都在這上面,後來也算是慢慢的妥善處理了。”
“看來這幾年,都和北愛爾蘭的剿匪行動有關了?385年開始392年結束。”
“大小姐果然是在意那個拉格納嗎?有關他的報道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了,雖然他是最年輕的三星中將,可是愛丁堡並沒有用這種方式給他進行宣傳,有些報道,都是根據他的同僚的回憶錄才瞭解到的。”
“愛丁堡那完全不重視拉格納?怎麼可能,他們可是把第五集團軍交給了拉格納,不重視,又或者說不信任,可不會吧軍權委託給他才對。”
“可是大小姐知道第五集團軍在拉格納去之前,是什麼樣子嗎?他們連戰連敗,不,他們被擊潰了第一次後,就成了潰逃的局勢,要不是叛軍追的太緊,一路把他們趕到了海邊,他們早就被全滅了。沒有人對這個時候的第五集團軍有任何期望,愛丁堡那也一樣,如果說他們從一開始,就只是打算找個替罪羔羊呢?”
“看來北愛爾蘭平叛戰爭,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光彩,愛丁堡那應該隱瞞了不少內容吧?你和我具體說說這次軍事行動呢?”
“好吧,大小姐,我說之前先宣告,一切都已愛丁堡那邊的官方資料為準,其他的我雖然知道的不多,也未必是真相,但是我願意把我知道的一切,告訴大小姐,只是未必準確而已,大小姐可千萬不要相信。”
弗蘭科拉開了385年的架子。
這一年,也是一切的開端。
——
一切都要從385年的北愛爾蘭與愛爾蘭統一行省這個規劃說起。
過去的北愛爾蘭一直是卡西尼亞的主權,但是因為四百年前的魔物戰爭,北愛爾蘭作為聯軍東部戰區的戰略要地,也作為東部戰區的馬其頓防線,一直是由瑞羅菲尼控制的,但是北愛爾蘭的主權並不存在爭議。
雖然沒爭議,但這不意味著瑞羅菲尼會輕易的放開這道由他們實際控制的最終防線,現實也是這樣的,北愛爾蘭被瑞羅菲尼控制了三百多年,這期間卡西尼亞雖然數次提出過歸還北愛爾蘭的行政權,卻都被瑞羅菲尼當局以防止魔物入侵為由拒絕。
可是在380年開始,神聖帝國開始干涉卡西尼亞的主權問題——其實就是神聖帝國認為瑞羅菲尼佔據的北愛爾蘭的大片區域,導致北愛爾蘭作為軍事要塞行使特權導致商道不通,嚴重影響了神聖帝國和愛爾蘭地區的商貿關係,於此想瑞羅菲尼提出了歸還卡西尼亞領土的請求,卡西尼亞當局,也於384年正式收回了北愛爾蘭的行政權。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漂亮話,實際上神聖帝國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其目的是為了把瑞羅菲尼的勢力驅逐出卡西尼亞,至於原因麼,那自然是因為他們也想要變向控制卡西尼亞的一切,讓其變成他們操控的傀儡國家,以此獲取更大的利益。
可以說這兩國都是沒什麼好心,可是卡西尼亞卻真的受益了,因為兩個超級大國的暗中角力,卡西尼亞竟然真的擺脫了兩國的控制,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獨立自主的國家。
而神聖帝國和瑞羅菲尼,某種意義上也沒有虧什麼,不然他們也不會容忍卡西尼亞獨立出他們的掌控了,至於怎麼沒虧,這就沒人知道了,誰知道這兩國真正的想法呢?但是,不是沒人知道就代表他們虧了,他們絕對是賺到了什麼巨大的好處。
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北愛爾蘭人在神聖帝國的支援下,爆發了幾次大規模運動,在這種壓力下,瑞羅菲尼非常乾脆的提出了歸還北愛爾蘭的行政權,乾脆到讓人懷疑瑞羅菲尼是不是另有所圖的那種。
按理來說,這是一件舉國歡慶的事情,並且這兩個地區的愛爾蘭人,從對魔物戰爭後,合併的呼聲就非常大,正常情況下,這會是一項符合民意的合理舉措。
可是當局卻完全沒有考慮到分開了靠近三百年之後,兩個地區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以及經濟差距,這些的差距註定了他們的意識形態,是完全不同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還是挺複雜的,不過要說最直觀的,大概就是地理上的問題,雖說同屬於卡西尼亞,但是愛爾蘭和北愛爾蘭接壤的國家是完全不同的。
愛爾蘭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靠近神聖帝國的優勢,以及該國對外政策的開放性,他們的城鎮和經濟可以說是極其發達,可是北愛爾蘭是臨近瑞羅菲尼的邊境城鎮,他們受到最多的是歧視和差別對待。獲益?如果說像狗一樣搖尾巴,然後賞你一根骨頭算是受益的話,那麼北愛爾蘭收益的還真不少呢。
而這意識形態之間的巨大差距,直接導致了愛爾蘭和北愛爾蘭好不容易組成的行省分裂了,從上到下,從官員到民眾,竟然變成了敵視的狀態。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明明他們過去為了推倒牆,做出了無數的努力,流了無數的鮮血,而真正等牆被推倒了,同一人種,同一片區域,同一夥人,卻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卻陷入了互相敵視和仇視的情況中。
物理上的牆是推倒了,可是人們心中的高牆,卻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厚了。
本來矛盾也不會進一步的激化,可惜愛丁堡當時沒有弄清楚愛爾蘭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派人過來催促起了官員的制定標準。
而這個標準制定,直接成為了北愛爾蘭民族運動爆發的導火索。
雖然官方將說北愛爾蘭民族運動是從387年開始,到392年結束,可實際上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民族運動是從385年的七月份開始的,到387年升級為了武力叛亂,到390年的十一月基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