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多少錢?誰在乎?
拜師學藝?不可能。
評價他人?不如我。
當你擁有一切時,你說什麼都是對的,也什麼都沒有錯。
只是當某一天,你失去了自己引以為傲的什麼時,是否還能維持這份自信和傲慢?不可能——至少貝多芬感覺自己不可能,因為他失去的是才能。
他也知道自己回不到過去,沒了聽力,他什麼都不是了。
可他到現在也沒有放棄,追尋著那一絲絲的可能性。
現在可能性成為了現實,只要他去接受,一個他人的器官,就能重新讓他聽到聲音。
他想答應,但他也知道自己絕對不會答應,即便心裡早就已經跪下哀求,可他依舊不會答應,理由?即便重新聽到了聲音,又怎麼樣呢?那已經不是他本來就能聽的聲音了。
就像那個時候,父親教導他的。
“不是讓你用耳朵去聽!而是要用心去感受。”
那個時候的貝多芬,是怎麼回應他酒鬼的父親呢?
怎麼回應的呢?
“父親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
貝多芬還記得那時父親落寞的神情。
也許,那就是他父親殘存人性的體現吧?也許,那就是失敗者,最後的樣子吧。
這是那個時候貝多芬的想法,可現在想想,為什麼那個時候,父親沒有對他施加暴力呢?為什麼,選擇了沉默呢?
——
因為他已經感受不到了嗎?
——
父親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一個依靠關係,弄到了貴族名號的混蛋音樂家。
那些記恨父親的人說——他像一條狗一樣,討好著什麼都不懂的上位貴族,最後得到了這個名號。
他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呢?他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至今貝多芬都不明白為什麼父親會走上這條道路,更不明白他為什麼也要選擇這麼一條道路,可他卻從不懷疑自己為什麼會選擇這條道路。
亂七八糟的想法湧了上來,就像沉入了海底,沉悶的感覺溢滿了胸膛。
“抬起頭!往前看!”
“舞臺上的所有人,都是渣滓!是一群無能的廢物!”
“你才是最棒的!”
極端的教育,極端的訓練,極端的一切。
錯誤的,正確的。
所有的一切,構成了今天的貝多芬。
音樂沒有多麼神聖。
他從小就見到了大人們的各種惡意和善意,所謂的音樂家,所謂的創作者,不是什麼聖人和賢者,他們只不過是群唯利是圖的混蛋而已。
即便是被稱為音樂神童的莫扎特,貝多芬也在他眼裡看到了嫉妒和不甘。
縱是已經處於音樂屆的最頂峰,縱是他也早已成為了必將載入史冊的人,當光芒散去,黑暗之中,他們並不會成為光明的尋道者,反而會成為黑暗的僕從。
評價是好的,莫扎特稱貝多芬是他唯一的接班人——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