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明薇,康弘喚人前來一陣耳語,卻是吩咐底下的人去辦事兒去了。只還沒來得及讓人去辦事兒,宮裡頭傳來了信兒,卻是出大事兒了。
康弘只聽了開頭便急忙地往宮裡去,一路奔往宮,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聽個清楚。
此事自也是因莫氏而起,莫氏那頭被明卓葳禁足不說,還不許任何人見她,莫氏豈是甘心,之後的沉寂,自然不是認命,而是捉準了機會,翻身而起,這一次莫氏卻要是千惜真正的萬劫不復。
莫氏都做了什麼呢?康弘也萬萬想不到,莫氏竟然狗急跳牆,連這樣的殺招都放了出來。
也是他們小看了莫氏,這些日子莫氏只針對著千惜,或是因為太過急切,每每的手段都上不得檯面,他們卻忘了,昔日的莫氏能為明家的掌家夫人,能在京城裡爭得一席之地,人人皆讓她三分,不僅是因著明家的身份地位,她自也不是那等沒有手段的人。
莫氏只派了一個貼身的嬤嬤跪在明家的宗族面前,哭泣著莫氏於宮中的不易,尤其是在明崇故去之後,明卓葳專寵於千惜,莫氏為了明家的子嗣,屢屢勸明卓葳收納新人,不想千惜得知,卻嚮明卓葳進了讒言,壞他們母子情份,致使明卓葳道莫氏病重,不讓任何人見莫氏,只要將一切都捂實了。
言外之意,不外乎是道千惜媚惑明卓葳,而使得明卓葳偏聽偏信兒,做下那不孝之事兒。此事明卓葳但若殺了千惜,便可將所有的謠言清除了,可千惜,卻或唯有一死了。是以康弘才會如此焦急地趕往宮中。
此事自是極其轟動,一時之間鬧得整個京城已是沸沸揚揚,明卓葳縱是想要捂都不成,莫氏派人鬧到了明家的宗族處,卻也是早料到明卓葳護著千惜護得太緊,所以打定主意地將事兒鬧大,鬧得滿城風雨,若非將天下人都殺光,就算是明卓葳想捂,那也捂不了。
而當明卓葳聽到莫氏叫人做下的事兒時,亦是大怒,好,好啊!可真是他的好母親啊,上輩子她便捨棄了他,如今哪怕他給了她無上的尊榮與富貴,她心裡唸的從來都沒有他。
莫氏此舉要對付的不僅是千惜,又何嘗不是在敗壞他的聲譽,無論是為官為民,皆言忠孝,莫氏道千惜媚惑於他,使他們母子反目,豈非是赤裸裸地指著明卓葳言其不孝。為帝王者可品行有疵,卻不可不孝。大肅天下初立,他的天下從劉家人手裡奪來的,明家已不可言忠,若是他再不孝,豈叫天下人如何信服?
莫氏,莫氏不僅要千惜死,也是要明卓葳死啊!天下不穩,明卓葳但若失了民心,何以號令三軍,三軍不聽將令,明卓葳手上最大的王牌便失了效應,那虎視眈眈瞅著機會要置明卓葳於死地的人,豈會放過這大好機會,稍有不慎,明卓葳的下場便可想而知。
明卓葳的牙齒咬得咯咚咚的響,氣得他掀翻了書案,一旁的所有人都不敢出聲,而那外頭的人硬著頭皮地進來,劉福瞧著了朝人使了個眼色,讓他有什麼話也別的這會兒說。可那人嚥了咽口氣,“陛下,皇后娘娘去了長樂殿見了太后。”
明卓葳那如同利刃般的目光掃向那人,那人嚇得連忙跪下了,“陛下,皇后娘娘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她說她會有辦法勸服太后出面證實外面不過都是謠言罷了。”
場面一片死寂,劉福道:“陛下,娘娘從來不輕言許諾,眼下的局勢,也只有看太后自己能解。”
“讓人看好長樂殿,有任何動靜立刻向我稟報。”明卓葳厲聲下令,劉福立刻答應著退了出去。
而此時的長樂殿中,莫氏顯得十分愜意地倚在榻上,殿中的裝飾在這短短的幾日內被換成了素雅的裝扮,再沒了之前的厚重與死寂,而莫氏的氣色也是好了許多,這會兒看到千惜進來,冷笑道:“怎麼,我們的皇帝陛下不是不許任何人踏入長樂殿一步嗎?”
千惜依然給莫氏見了禮,“太后!”
“不必如此虛禮了,我做了什麼,我心裡清楚得很。”莫氏朝著千惜說話越發的不客氣,甚至毫不掩飾對於千惜的厭惡。千惜道:“那妾身為何而來,太后也當是心裡有數。”
莫氏勾起一抹笑容,“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
千惜昂頭迎向莫氏,“太后之意,是要明家滅族?”
“閉嘴,我明家偌大的族業,豈由你一人言滅即滅。”莫氏喝斥。千惜道:“並非妾身一人之所言,只是觀太后所為,不是要明家滅族,那卻是為何?”
“我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除你,為了明家,除去你這個禍害。昔日若是知曉你竟如此媚惑我兒,我自不該讓你回了明家,掌著明家而讓你一家獨大。”莫氏說到昔日的所做所為亦顯得十分的後悔。“我本以為你雖非世家長成,卻有世家女的風範,可野路子出身的人,不管怎麼變,那骨子裡都還是沒變。我們明家素來不曾薄待於你,可看看你之所為,整人混跡於鄉野,與那貧民交際,何等的作賤自己。這些也都罷,可你既為人婦,自當一心為夫婿著想,可你捫心自問,你心裡可曾有過我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莫氏最恨千惜的,便是這一點,“我兒費盡心思想捂熱你的心,可你呢,哪怕如今阿弘阿澤已經長大成人了,可我敢說,你的心裡依然沒有我兒,是不是?”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千惜一直不明白莫氏前後對她的態度為何會有那麼大的變化,但如今千惜卻明白了,明白之後,千惜卻感覺到一種悲涼,莫氏一直都掛心著明卓葳,偏偏她卻從來不曾在明卓葳的面前流露過絲毫,如若不然,明卓葳亦不會那般痛恨於她,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