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漁,莊由工作人員處理好魚之後,景宣和齊陽帶著魚肉駕車回去了。
“姐姐,我用這條鯉魚來燉個魚湯吧。”
“好呀,”景宣遲疑地問道:“弟弟之前有練習過做飯嗎?要不要看一看菜譜?”
齊陽自信一笑,“姐姐放心吧,燉湯很簡單的,直接把東西都放進裡面就行了,不會失敗的。我還可以再拿一條魚出來,給小貓炸魚乾吃。”
很簡單嗎?
景宣眨了眨眼,可是自己看著菜譜燉銀耳湯就失敗了好多回吶。到底是弟弟太自信了,還是自己沒有點亮廚藝技能呢?
齊陽拿出另一條小鯽魚,把魚肉劃成條狀,去掉裡面的刺,把魚肉搓得更長、更緊實一些。
一半魚肉放鹽和各種調料醃製,外面還裹上土豆澱粉糊,一半不做處理。
“弟弟,為什麼這一部分魚肉不醃啊?”景宣求知地問道。
“醃的是給我們吃的,不放鹽的炸出來給小貓吃,小貓不能攝入太多鹽,而且他們更喜歡腥一點的食物。”
食用油倒在鍋里加熱,油溫上來了,齊陽先把沒放鹽的魚肉放進去。
滋啦滋啦………熱油滾燙,油滴濺出。
把極少見過這種場面的景宣嚇了一跳,趕緊往後面退了幾步。
齊陽看到她的動作輕輕笑了笑,姐姐一看就是沒怎麼進過廚房的人,確實她的氣質跟廚房也格格不入。
尤其是油炸食品,烹飪過程中不免沾染上油漬,姐姐心裡面定然是不喜的。
齊陽猜的一點也沒錯。
平常吃的時候景宣尚嫌油炸食品太過油膩,不願意下口。要讓她做的話,就更勉強了,她的眉毛恐怕就會擰成一團。
齊陽倒不太在乎這些,他們家原本只是小康家庭,食物都是在家裡準備的,他還跟爺爺奶奶學了好幾道菜。
家裡的財務狀況也是在他出道後才慢慢好起來的,雖然他隨著在圈內影響力的升高有一些偶像包袱,但跟景宣這從小錦衣玉食養大的人有本質差別。
景宣家庭條件在整個華國來說都可以說是頂尖的。
父親景榮和哥哥景寬均是華國科學院院士,母親是央音學院的副院長,合唱的指揮水平排在全國前三。
嫂嫂是北大的歷史教授,學術界有名的才女。小姨的身家在世界福布斯排行榜上排前50名。
這樣的家庭條件和親人的極致愛護,讓她從小就沒有為生計而發過愁,在加上精神世界一直居住在象牙塔之中,她的生活方式跟平常人家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相去甚遠。
這樣的生活雖然看上去美好精緻,卻總是缺了些鮮活生動、緊實真切。
自從她從老家搬出去,一個人生活以後,景宣心裡總是有些孤單和空虛。這種空虛不是日復一日的讀書和工作能解決的,而是一種精神上的需求。
她感覺到疲倦了。
前20多年的生活璀璨奪目、精彩紛呈,她想得到的物質和榮譽似乎總是能輕而易舉地得到。
這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因為要努力、為之奮鬥的東西越來越少了,生活也越來越乏味、平淡。
這時候齊陽出現了。
一個在舞臺上光彩奪目的男孩向她表白了,他這麼勇敢又這樣真摯,在最正確的時機,毫無意外地開啟了她的心門。
剛剛相處的時候,景宣覺得齊陽帥氣,一舉一動都吸引人。相處多了之後,帥氣慢慢變成了可愛。
在景宣眼裡可愛,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讚譽,意味著這這個人不僅好看,而且讓她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