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瀟與方丈見他說的如此肯定,都不覺一怔。
“大師海涵,袁某得罪,瀟兒,這幾天來,我早看出你資質上佳,悟性頗高,且不論我與你母是故人,就算是萍水相逢,我也很喜歡你,可袁伯伯不喜熱鬧,離群而居,獨自漂泊半生,名山大川概覽半世,我若收你為徒,你跟著我天南海北,風餐露宿,孤獨半生,你父母地下有知,定不願你過如此與世隔絕的生活。”袁廷玉說道。
方丈輕輕的點了點頭。
“你不必灰心,袁伯伯已替你想到一個地方,你在那裡或讀書或習武,比跟著我吃苦可強上百倍!”袁廷玉接著說道。
韓瀟尚未明白袁廷玉所說的是什麼樣的地方。
方丈似是有意替韓瀟問道:“老衲多言,可也想知道袁施主所說的是何勝地。”
“大師雖不是武林中人,可也習練過武功,一定聽過‘北端木,南皇甫’的說法。”袁廷玉向方丈說道。
“哦,哦,原來是這兩個功夫絕頂的武林世家。”方丈似乎恍然而悟的說道。
“不錯,瀟兒,我打算將你送至終南山端木世家,端木家的武學實乃武林正宗!你袁伯伯向來是佩服的!”袁廷玉說道。
“袁施主向來傲視天下習武之人,想不到也有施主佩服的武功。”方丈說道。
韓瀟雖不明武功實為何物,可這幾日來的所聞所見使他隱約覺得袁廷玉的功夫定是天下出類拔萃的,聽他說道佩服端木家的武學,可想那端木家定是十分的了不起。
袁廷玉朝方丈古怪的一笑,說道:“方丈大師今日來此,難道不是為了韓瀟今後的去處嗎?”
方丈彷彿心領神會,也報以一笑,似乎十分滿意的樣子。
韓瀟不甚明瞭二人是何用意,可方丈為自己今後去處而來是顯而易見的。方丈為何對自己之事如此之關心,韓瀟始終疑惑不解。
三日後,韓瀟隨袁廷玉離開永寧寺。此間,韓瀟依然早晚在佛祖前為父禱告,閒來就在寺中游玩,領略這佛教極盛一時所修建廟宇的宏偉氣魄,但卻再未見到方丈,即便是離開的那天。
兩人離開洛陽城,出函谷,入潼關,數日後來到西安郊外。兩人並未入城,而是直入終南陰嶺之中。山路盤旋,韓瀟畢竟年幼,體力早已不支,正飢渴難耐間,前方現一竹亭,見此,韓瀟似是來了氣力,趨步向竹亭走去。
只見亭內擺放一張木桌,一位老者端坐在桌旁。那老者六十餘歲的模樣,頭髮斑白,一襲深黃的粗布長袍極為整潔。老者身旁是個八九歲的童子,正在用小巧的暖爐煮著一壺茶水,茶香四溢,童子手中拿著竹扇,不時的扇旺爐中的炭火。韓瀟見那老者器宇軒昂,頗有好感。
此時,老者也見到了二人。
“山路難行,遠客來此想必口渴了,如不嫌棄,請來品嚐一下老夫這杯清茶。”老者說道。
“討擾了。”袁廷玉亦見那老者樣貌不凡,拉著韓瀟走入亭內。
“敢問先生可是此山中人?”袁廷玉問老者道。
“老夫自小在山裡長大,對這山上的事物還算熟識。”老者回答道,意思是袁廷玉如若有事相詢便可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