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扶余王,我大秦願意與各國休好,尤其是沒有領土紛爭的扶余!
大家以傳統的生活所居之地為基礎,互不侵擾,雙方可以通商交流。”
“如果扶餘國有難,也可以向大秦請求援兵,可以一起對付東胡人,以及沃沮。”
扶余王聞言,臉上笑意更濃。
大秦滅燕,燕國又打得扶餘國不敢南下。
無疑,這樣的大秦,也不是扶餘國能招惹的。
雙方互不攻擊。
對誰都是有利的。
“可以秦使,請代我向始皇帝問安,我扶余願意做大秦的好鄰居,如果有難,互相可以支援!”
其實扶餘國比誰都清楚,扶余可能需要大秦,但是大秦卻不一定需要扶余。
東胡人與扶余在西面的山脈有紛爭。
一但扶余人從山脈西出,立即會被東胡人滅殺。
而東胡狼子野心,一直想越過山脈,進攻扶余。
霸佔東北地區。
是也,扶余與東胡,關係並不友好。
大秦的到來,無疑是好訊息。
扶余太需要一個盟友,也需要通商。
大秦有太多的商品是扶余缺少的。
“尊貴的扶余王,我來之時,發現,扶余與大秦的路太難走了。
光是我們使團,便足足走了快一個月。
而且根本沒有路。
若是通商,恐怕沒有商人願意將物品運送過來。
即使願意,價格也是昂貴得出奇。”蒯通勸說道:
“不知道貴國能否修整一下通向我大秦遼東的路。
這樣彼此運送貨物,也更便捷。
雙方溝通也更快。”
扶余王看向了扶餘國的其它人,眾人皆是點頭,表示可行。
既然大秦與扶余不是敵人。
彼此加強交流,方便往來,也是勢必可行的方法。
事行搞定,蒯通本想就此返回。
但是扶余王卻也不是簡單之人。
扶余與大秦可以修路。
但是扶余也希望從大秦學到一些中原地區的本領。
扶余王趁機央求蒯通暫時不要回國,留在王都。
隨時請教,不管是治國還是發展,都希望得到蒯通的指點。
因為他看得出來,蒯通是一個有學識之人。
蒯通算了算時間,答應最多可以滯留兩個月。
這兩個月的時間,扶余王不時過來請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