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0章立碑典禮
在馬龍潭的倡議下,由馬龍潭等十七人為發起人,每人捐資五百元,鄭慶義為發起人之一。另有同甡和等七十二家商號為捐助人,各捐一百元,共籌得現款一萬五千七百元。增建洋式瓦房十二間。為彰顯義舉,時任縣知事的藏爾壽,特遣人去奉天小西門裡的石頭市場,從一個叫裕發石鋪購得石碑記述此事。鄭慶義做為發起人之一,名字被刻在石碑上。馬龍潭因此獲得中華民國總統黎元洪獎授的“勵學篤行”匾額一方。奉天省頒授獎章一枚:“育才興學”匾額一方。
鄭慶義接受縣知事的藏爾壽的邀請,出席了縣立第十五小學校樹碑儀式。鄭慶義站在主席臺上,眼望下面幾百個孩子,這些孩子天真爛漫,能為他們做點事心裡感覺非常塌實。
校長主持了大會,校方選出十幾個女孩上臺獻花,給他獻花的女孩有十歲左右,活潑可愛,鞠躬施禮後,將鮮花獻給他,還大膽地親了他一下,鄭慶義頓感自豪。面對眼前的女孩活潑可愛,非常高興,待她鞠躬施禮後,禁不住親了她額頭一下。
鄭慶義親切地問道:“叫啥名。”
女孩兒大方地說:“我叫邸慧青,四年級。”
“很好聽的名字,我是鄭寒山,你就叫我鄭老寒吧。”
鄭慶義沒想到,就這一親,引出十年之後的一段戀情。當然,不但鄭鄭慶義沒想到,連這個小女孩也沒想到。這是後話。
校長請梨樹縣知事藏爾壽講話。藏爾壽:“首先,我代表中華民國大總統,授給馬君龍潭‘勵學篤行’匾額一方。代表奉天省授‘育才興學’匾額一方,獎章一枚。”
藏爾壽發完獎後又說:“這次大會,就是為彰顯義舉。希望四平街新市場各界,包括腰站、五站的中國人,繼續支援教育事業。教育育才,教育興國。今天在此立碑,碑記此事,馬龍潭十七人為發起人,每人捐資五百元,另有同甡和等七十二家商號為捐助人,各捐一百元,共籌得現款一萬五千七百元。讓後人永遠記住。”
藏爾壽講完話後,馬龍潭也講了,他的話慷慨激昂,非常振奮人心:“現在列強入侵,民族危亡的關頭,國人提倡教育救國,興學圖強。興學的目的在於育人,在於激勵學人奮進,要做到育人為本,嚴謹辦學。同學們,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精勤求學,報效國家。”
臺下學生群情振奮,報以熱烈掌聲。
校長又來到話筒前說:“同學們,我們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這要感謝馬顧問,感謝站內會長鄭寒山等十七位發起人,感謝中國街商號。今天立碑記事,就是要同學們牢牢記住,精勤求學,報效國家。下面請馬顧問和藏知事接碑。”
馬龍潭和藏爾壽來到碑前,兩人拉起紅綢布。鄭慶義看到碑到文上是這樣寫的:
梨樹縣立第十五小學增築校舍記
縣屬四平街,當南滿四洮鐵路之衝,自闢新市以來,商賈輻輳,居民之集轂擊肩摩,已為巨鎮。惟當時學校未建,於文化進行上鹹引為憾事。民國十三年,經——四洮鐵路督辦——馬公騰溪,首先創始,於預留校基地,特捐廉俸建築樣式瓦房十七間,繚以周垣。併購置桌櫈什物二百餘件。十四年三月,經委派教育爾壽所長嶽君維川,辦理接收、籌畫一切。名為縣立第十五小學,並遴選牟君育化為校長。本年成立高小一給,初小三級,迨至十五年而學生益復增多,原有校舍不敷容納,復經爾壽商——嶽牟兩君請諸——督辦馬公暨商務會長李君廣棫發起募捐,增築校舍之計,以為先河,於是庚續發起與資助者如——稅捐局長楊公,——京奉路局長常公,四洮路局長盧公以及站內會長鄭君寒山,商耆馮君士元等,均先後贊成斯舉,踴躍爭先,遂集巨資,當增築洋式瓦房十二間,又購置桌櫈什物百餘件,共需奉小洋一萬三千餘元。鳩工庀材,不日告成。——諸公之襄贊,固存當仁不讓之心,而始終不懈,總其事者為——李廣棫。茲當落成之日,美輪美煥,頗壯觀瞻,樹木樹人,斯為盛舉。故撮其事之本末,勒之於石,以蘄——芳名與斯校並垂不朽,是為記。
署梨樹縣知事藏爾壽 謹撰
中華民國十五年歲次丙寅子月吉日立
發起人馬藤溪五百元,等十七人略)
捐助人同甡同和百元,等七十二人略)
宋順才和劉松泉也參加了立碑典禮,大會結束後,鄭寒山邀請二人去戲樓看戲。
宋順才問道:“你那兒有啥好戲看的。”
鄭慶義:“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演了幾年了,我還沒來過幾次。演啥不演啥,也不用跟我打招呼。”
劉松泉:“我到是來過幾次,啥皮影、蹦蹦。晃常兒還請人來個河北邦子。”
宋順才:“我聽說曾請過來鐵嶺楊大愣的護城班,來此演出。《四郎探母》這出戏唱的可是不錯。”
鄭慶義:“看來,你倆知道的比我還多。今個兒我也不知演啥,趕上啥看啥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三人出來,沿北一緯路向西行,過了三經路,來到二經路口,向南又走一段路,就來到義和順的戲樓。人們稱之為南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