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1921年春節剛過,一面城開始熱鬧起來,尹壽松派來不少人進行平整土地。奉天省批文已到。開始進行收回出租的蒙地。共計收買地戶租用的蒙地2,082畝。以便重新進行規劃。
中國人行動,刺激了御廚友浦,他為了阻止中國梨樹縣政府正當行為,御廚友浦找島村喜久馬商量對策。進入島村喜久馬辦公室,御廚友浦開門見山地說:“島村君,滿洲人要在一面城建市場,這對大日本帝國極為不利。你的說如何是好?”
島村喜久馬沒有馬上回答,只是說:“閣下,著急的不要。來來,先品嚐我從國內帶來的沫茶。”邊說邊倒茶水,遞給御廚友浦。
御廚友浦此時那有心思品茶,接過茶杯一揚脖全喝了。島村喜久馬大笑說:“閣下太性急了。你應該多飲幾杯,消消火氣。”說著又把茶杯倒滿,放到御廚友浦:“著急的不要,請御廚君安心坐下,慢慢的品嚐。才會曉得其中滋味。”
御廚友浦坐下:“心情的沒。品不滋味。”
島村喜久馬不慌不忙地說:“中國人歷來講中庸之道。這和我們武士道精神不同。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折中調和。”
御廚友浦:“說這些我是一點也不懂。”
“人都說你是中國通,僅知道事,能說話不行,還得深入研究支那人的文化。從他的文化中尋找弱點。也就是突破口。居中不為之過,也無不及者。”
御廚友浦服氣地說:“本來我就不如你,直說吧。”
島村笑笑:“你來看。”
兩人來到一大桌子旁,島村喜久馬鋪開宣紙,提起沾滿墨汁毛筆寫了四個大字:“李代桃僵”。
御廚友浦擺擺手說:“我來找你商量對策的,島村君,我可沒心思跟你研究書法。”
“不!不!你的不懂。支那人古時有三十六計,這第十五計就是李代桃僵。”
御廚友浦搖搖頭:“我的不明白,我是問你梨樹縣知事尹壽松建市場,與支那三十六計有何關係?”
島村喜久馬嘆口氣說:“支那文化博大精深。帝國偏於一域,要實現天皇大東亞共榮,必須破解支那文化,為我所用。”
御廚友浦不解的問:“此話怎講?”
“支那有句俗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建市場需有土地,當年我無意佈下一棋子,現可為閣下所用。”
“哦——,島村君已有良策?”
“屬地內有一商民趙獻臣,為佐滕代買一面城270畝土地,有合約,你可拿去與尹壽松理論。”
御廚友浦聽此一愣:“你的說什麼?那裡有土地的幹活?”
島村喜久馬得意笑笑,從辦公桌裡拿出一個紙袋遞給御廚友浦。
御廚友浦開啟仔細觀看,看著看著就哈哈大笑起來:“帝國利益攸關,我得好好謝你!哈哈。可你跟我說中庸之道是何意?”
島村喜久馬賣弄地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捨去兩頭用中間,不偏不倚為之中。不易,一成不變叫做庸。而我們的武士道就是對中庸之道制勝的法寶。用中國話說:‘恃強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