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攜手中洋集團
6月中旬,席捲全國的非典風暴終於漸漸平息,而顧遠也終於迎來了中洋集團的訪問隊伍。
此次中洋集團的訪問隊伍規格很高,帶隊的正是中洋集團的董事長季建軍。
為了表達對此次訪問的重視,顧遠這天特意拉著顧建國一起接待了對方。
再次見到顧遠,季建軍依舊感慨於他的年輕。
這是他們第二次見面,氣氛比第一次融洽不少,主要是雙方已經就之前的小衝突達成和解,而中洋集團此來更是衝著合作去的。
對於這兩家企業間的反轉劇情,外界都沒怎麼看明白,關注兩家公司的,紛紛都想知道,到底顧遠開出了什麼樣的條件,讓季建軍願意摒棄前嫌,甚至和他攜手並進。
實際上中洋集團此次的訪問內容很簡單,遠東飼料廠一共就那麼點大的地方,一圈走下來最多也不會超過半小時。
即便顧遠期間參雜了大量的講解,全程下來也沒有超過一小時,接下來的時間就是雙方閉門會議時間,具體內容外界無從得知。
不過這次會議結束後,中洋集團聯合遠東飼料廠發表了一個聯合宣告。
“中洋集團將與遠東飼料廠結為戰略合作伙伴,中洋集團所需的魚飼料將全部由遠東飼料廠供應。”
這個訊息在業內可謂是爆炸性的。
要知道中洋集團的養殖魚可是大量出口國外的,而國外對於食品安全的檢測可謂嚴厲之極。而現在中洋集團決定使用遠東飼料,這就表示中洋集團十分認可遠東飼料廠的產品質量。
這個訊息比任何的廣告都要來得更有效果,當天遠東飼料廠的訂單再次增加了一大截,而且顧遠第一次接到了外省的訂單。遠東飼料廠的影響力終於輻射到了蘇省之外,雖然此時範圍還很小。
而蘇省範圍內,更是幾乎所有水產養殖大市,都被遠東飼料廠的經銷代理商所覆蓋。
實際上季建軍之所以如此肯幫忙,和顧遠給對方透露的幾個訊息有關。
首先,顧遠向季建軍透露,今年粵省正在籌建一家羅非魚公司,而該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國外出口羅非魚。
實際上此時羅非魚的出口還沒引起國內的重視,一直等到2004年羅非魚公司成立之後,這種魚才一舉成為國內出口最多的魚類。
而且該種魚類大多被加工成罐頭出口,附加價值很高。加上羅非魚在國內養殖成本很低,所以中國一度成為全球羅非魚最大出口國。
然而隨著歐美的食品安檢標準日漸提高,中國羅非魚市場本身又因為過於分散,惡意競爭太多,質量控制不嚴等原因,慢慢被淘汰出世界主流市場。
而顧遠向季建軍提前透露了這種魚在歐美市場大收歡迎的訊息,季建軍找人確認之後,便有了這次訪問。
在確認了羅非魚的巨大市場潛力之後,顧遠又向對方分析了一番這種魚在國內養殖基數大,但卻普遍不成規模,而且普遍質量監管不嚴的現實。
尤其是隨著近年國內自然環境極具惡化,農藥,化學等物質殘留問題日益嚴重。是以顧遠建議季建軍自行飼養羅非魚,同時開辦加工廠。抓住時機及早佔據市場份額。
實際上對於顧遠的這番分析,季建軍的第一反應就是不信,然而看著顧遠一副篤定不已的樣子,他才將信將疑的打聽了一番。
然而這一打聽,他才發現顧遠說得居然全是真的,這一下他才算是對顧遠有些信服了。
隨後兩人又交換了一些關於國內養殖魚以及出口魚的看法。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顧遠從一個未來人的角度去看此時的養殖業,各種觀點自然一針見血,畢竟不知道多少專家都曾就國內養殖業做過研究報道了。
那些報道擱在當時最多也就是個經驗總結,甚至有些馬後炮嫌疑,可是時間一下前推二十年,這些馬後炮的價值可就大了去了。要知道那些幾乎總結了中國養殖業走過的所有彎路。此時顧遠一番複述可謂是高屋建瓴。如何不叫季建軍心悅誠服?
就這樣,憑藉前世做冷鮮魚配送時聽來的一些業內訊息,顧遠成功唬住了季建軍。
而後雙方又在歐美食品安全檢測方面取得了一致意見,顧遠此時又順勢推銷了一番自己純綠色飼料的新穎概念,於是他便順理成章的拿下了中洋集團這個大單子。
最重要的是,季建軍在上次回去之後,經過一番分析研究,完全確認了羅非魚的巨大出口潛力,當即就著手上馬羅非魚養殖,而且為了搶佔國際市場,他此次養殖規模極大,飼養標準也極其之高。
顧遠也曾和他分析過這個問題,實際上以國內此時這種無序競爭的狀況發展下去,低端羅非魚價格必然大受影響,為此顧遠建議他主作高階市場。
將產品等級提升上去,才能免於惡性競爭的苦楚。
畢竟那些惡意壓價,賠本生產的人,肯定不可能做到精養,也就無法對高階市場形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