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發展規劃
從朱正信那離開,顧遠就回了自己的辦公室,坐在那裡認真的思考起飼料廠下一步的計劃。
眼下顧遠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產能不足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只有引進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只是要如何擴大規模就有許多不同的選擇了。
原本顧遠準備走集約型專業化的道路,但這個方向的資金壓力無疑是極其巨大的,且不說其他,光是以後每年的裝置更新就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而另一條道路無疑就是剛剛朱正信所提出的,在各地建立分廠,這樣一個廠的規模可以嚴格控制,對於資金的需求也沒那麼高,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可以省去運輸成本以及獲取農業補貼。
這兩種選擇各有優缺點,讓顧遠一時都有些猶豫不定,不過在思索了一番之後,他最終一咬牙,決定還是走專業化的道路。
如果說顧遠真的就滿足於眼下的這種局面,那麼他在各地開一些分廠,無疑能大大消減成本,快速賺取財富。
但這樣做得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就是工廠分散之後,企業規模自然就上不去。而相應的企業形象也就無法提升,這對於他日後的話語權有很大的影響。
為什麼他選擇進入飼料這個行當,一來是他前世有所接觸過,而且進入的條件也都恰好合適。二來則是因為飼料行業的地位。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而飼料行業涉及到農作物的收購,而下游則是水產養殖。這兩方面無疑都是關乎民生的,這樣的企業在政府眼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比起更加賺錢的房地產,那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在政府眼中,房地產說到底就是從他們手裡騙錢,而飼料行業則是利國利民,這其中的差別自然不言自明。
可是如果飼料廠規模上不去,這一切也是白搭,畢竟規模差不多的時候,別人自然會優先考慮你,可要是級別差的太遠,那就根本無從比起了。
出於這點考慮,顧遠認為走專業化道路無疑更加合適。
至於這樣做帶來的成本問題,事實上主要還是運輸成本,只是即便沒有飼料廠,顧遠也會組建車隊,畢竟這涉及到他後續的許多計劃。
既然如此,他何不借此壯大自己的物流隊伍,為日後的計劃提前做好佈局呢?
至於農業補貼,顧遠後來也想明白了,與其建無數的小廠分別卻領取那些零碎的補貼,不如把企業做大,直接和更高層次去索要,相信最終肯定還是做大做強得到的更多。
而且成立分廠所要面對的情況也更加複雜,管理難度也勢必更大,綜合這些因素考慮,顧遠最終決定還是走第一條道路。
只是如此一來,他就必須面對另一個問題。
擴建的錢從哪裡來?
雖然他三個多月的時間賺了淨利潤110萬,可這點錢在飼料廠放到擴建上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要知道僅僅是飼料生產線,一條專業程度更高的,裝置更精良的就將近60萬,這還是2002年物價不高的情況下。
更不用說建一個專業化的廠區了。光是一個專業的廠房大樓,沒有個兩百萬根本就下不來。
更何況這其中還牽扯許多其他事項,更要緊的就是建這樣一個專業化廠區必然費時曠久,這無疑無法快速解決眼下的難題。
而且一旦開始擴張生產規模,勢必還要引進更多的各方面人才,這對於顧遠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更何況顧遠下一步還要在蘇南投放廣告,繼續擴建物流隊伍。這一切哪項不要錢?顧遠目前這點家底根本應付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