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要表演小提琴獨奏曲,自然免不了要用上小提琴。
不過,之前的通知裡早就說了,考場只提供鋼琴,除了鋼琴以外的樂器需要考生自備。所以,楊謙隨身還帶著一個小盒子,轉身開啟後,他便從中拿出了一把小提琴。
廖建宇等人不再提問,他們微笑地坐著,等待楊謙的演奏。
陳剛倒是饒有興趣地打量了一下楊謙的小提琴。
老先生八十多歲了,眼神有些不好,看得不太清楚。他只是覺得楊謙這樣的身份,應該琴的質量也不錯。只是,不知道是什麼回事,他無論是從琴聲,還是剛才那個琴盒上面,都沒能看到相應的提琴廠商的品牌符號。
對於畢生都奉獻給了音樂,尤其是小提琴曲的陳剛來說,他當然會對於楊謙這把“來路不明”的小提琴感到非常好奇。
可惜這會兒要考試,他作為考官不好出聲詢問琴的品牌,也不好要過來自己上手摸一摸。
當然,要是陳剛上手了,可能他會稍微失望一下。
因為楊謙來考試,就沒選用自己家裡最好的那把小提琴!
總是想著低調的楊謙,只是將公司那把平時還會讓學生們、練習生們、樂手們玩的小提琴隨便找了個琴盒打包一下,就帶了過來。
當然,這把小提琴音質也還可以,並非普通的入門級別的琴,畢竟楊謙自己也比較講究。
作曲考的是曲,不是自己的演奏,這樣一把普通的琴,足夠了,不是嗎?
楊謙先是用脖子夾著小提琴,一手拉弓,一手擰“螺絲”,簡單地調了一下音。
雖然說調音這個舉動並不罕見,很多職業的演奏者都會在意自己的琴拉出來的音準不準,但本身調音就是比較考究個人基本功,尤其是判斷音準的能力。
楊謙單憑自己一雙耳朵便能又快又準地調好小提琴,這個表現還是獲得了陳剛的點頭讚許。
“各位老師,我現在要演奏的原創曲目,名叫《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注1)。”
廖建宇他們不會出聲催促,不過楊謙準備的時間也不長,很快,他便稍微鞠了鞠躬,簡單地介紹一下,然後開始了自己的演奏。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個曲,從名字看起來就給人一種不一般的感覺。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花不應該就是紅色的嗎?
為什麼這樣紅?難道花的紅還有什麼特別的緣由嗎?
這樣的曲名,確實能夠讓人浮想聯翩。
不過,楊謙拉的第一段旋律,也會立馬將“觀眾”信馬由韁的思緒拉了回來。
只見他閉著眼睛,微微歪頭夾著小提琴,腳步一前一後地站著,沒有多餘的動作,左手揉動琴絃,右手反覆拉弓。
這個反覆可不是機械的往復,手腕的扭動、小臂的擺動,都顯得簡潔有力,同時節奏變化複雜。
以至於開頭這一段旋律,顯得又悠揚,又細膩,空曠荒涼、波雲詭譎,令人眼裡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一個不同於中原大地的蒼茫景象。
“西北邊疆?”
“維族風情?”
廖建宇和陳剛不約而同地對視一眼,雖然沒有說出來,但他們都從彼此驚訝的眼神裡,看出了相似的猜測。
確實,開頭這段前奏的旋律、律動,就是跟西北邊疆的民族音樂的感覺很是相似,或者說就是這種風格!
當然,曲子的動聽,也掩蓋不了楊謙演奏上的出色。
陳剛回過頭來,眼神落在了楊謙那段慢下來的拉絃動作上。
忽快忽慢的節奏,已經向陳剛他們證實了楊謙的小提琴演奏並非只是普通的初學者,或者是明星中普通玩票著的水平,他確實是有著真正實力的。
但這個徹底慢下來,慢得弓弦的聲音都微乎其微了,楊謙的手還依然保持得那麼沉穩,同時左手的揉弦還跟上了動作,小提琴穩得好像都不曾動彈過一樣。
陳剛的眼裡不由地綻放出了驚喜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