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白一臉不解,周易解釋道:
“你我之間有時間差,東西到了我手中,會自動補全缺少的時間……這是正常現象,無需驚訝。”
正常現象?
李白的疑惑沒有解開,反而更覺神奇。
一息之間就補全了上千年光陰,師父居然說是正常現象?
古籍上說得沒錯,得到成仙之人都極為謙遜,反而是那些庸碌的方外之人,淺薄自大,驕橫傲慢,毫無修道之人的德行。
來到小院,正在練劍的公孫大娘見到李白,收起寶劍過來打招呼:
“你就是大詩人李白呀?我是公孫大娘,道號石榴仙子,史書上說你精通劍法,正好咱們來比一比,如何?”
周易聽得眼皮一跳,就你那個從天而降的劍法,不得給詩仙來個對穿腸啊?
他趕緊制止道:
“比劍的事以後再說,你先帶李白熟悉熟悉這裡,各種家電用品都介紹一遍……李白,你有什麼不懂的就問她,不要不好意思。”
說完,周易就捧著獅紋金瓶和書稿回了房間。
金瓶擺在桌子上,他小心開啟書稿,看到裡面是一封書信和一卷向寺廟捐獻財物用的敬獻帖。
帖子的內容很簡單:
【蜀郡綿州昌隆縣商賈李客拜謁混元宮掌教,敬獻西域金瓶一對,祈求家運盛隆、親眷安康】
西域金瓶?
怪不得這金瓶上面的鎏金花紋是獅子呢,應該是中東那邊的商賈運來的。
不過也幸好是獅子花紋,要是換成龍鳳,李白家就僭越了。
李客沒提周易的道號,應該是為了避仙人的名諱尊號,同時也擔心被回絕,所以把兩個金瓶獻給了混元宮,而不是周易本人。
不過有了這幅歷經數百年光陰的敬獻帖,倒是能解釋獅紋金瓶的來源了……這要在加上金刀和石碑,混元宮自己就可以搞個漢唐文物展。
正好也可以用這些文物,來證明混元宮“歷史悠久”,並不是“距離百年老店還差九十九年”的現代道觀。
只是辦過展覽之後,這些寶貝很快就會被各級博物館“借”走,最後轉借到號稱文物黑洞的國博,一去不復返。
而道教協會,大機率也會空降幾位紫袍或金袍道長來混元宮指導工作……算了算了,還是遵從老君“清靜無為”的思想,別瞎雞兒折騰了。
折騰來折騰去,萬一把混元宮折騰到別人手上,爺爺泉下有知,那還不得給自己幾巴掌啊?
收好敬獻帖,周易又小心翼翼開啟了李客的書信。
信的內容就多了,而且還極為客氣,估計李客被兒子帶來的物品驚得夠嗆,把周易當成了真正的神仙。
開頭幾段的客套話之後,李客在信中試探著詢問,能不能將李白帶回去物品當成祥瑞獻給當朝陛下。
超時代的物品空降到古代,不僅會對古人的內心造成衝擊,生活方面也會大受影響。
要是傳出去,估計各地的盜賊以及蜀郡的官員,都會上門索取討要,甚至還會以不合禮制為由,強行收走。
李客覺得與其被人強取豪奪,不如主動獻出來,換取一些庇護,讓貧瘠的家庭得以延續。
當然,這話就過於自謙了,李白家裡雖然是商賈,卻不是什麼小門小戶,否則李白遊歷期間,也不會拿出三十萬錢去資助別人了。
李白的一生,尤其是前半生,從沒為錢財發過愁,原因就是他家大業大錢多,不管怎麼造,都有家裡兜底。
信的最後,李客作為老父親,求周易教李白一些傍身的本事,還一再表示:
“犬子愚鈍,矇昧無知,還請仙長多多栽培。”
看到愚鈍兩個字,周易嘴角一抽……要是詩仙愚鈍的話,那我們有一個算一個,全是低能兒!
看完信,周易小心收好,把金瓶和敬獻帖一併收進箱子裡,然後去廚房開始做早餐。
徒弟來了,早餐得豐盛點兒。
周易摘了個嫩南瓜擦成絲,再磕兩個雞蛋,跟麵粉攪成糊糊,用平底鍋攤了一些南瓜絲煎餅。
然後又蒸了幾根臘腸,用幹辣椒炒了一盤芥菜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