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過往中唯一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不會從過往中吸取教訓。
他擔心的是這個。
“人性,要不要徹底斬掉人性?”趙文睿忍不住生出了這樣的念頭。
當他這樣做假設時,並沒有否定人性中美好部分的存在。而是聯想到那句俗語‘山有多高,水有多深’。
有多好,就能有多壞,一體兩面,上下無限。指望只留下好的,將壞的徹底摒棄,並不現實。
或者說,在一定範疇之內,能夠實現留好棄壞,一旦超範疇,就不成了。
這一理論,與‘沒有忠誠,只因價碼不夠’的說法遙相呼應。
此時的趙文睿並沒有注意到自身的認知迷失。
他只注意到了‘人性’已然成為妨礙他、導致思慮有漏洞、導致漂亮完美的贏得勝利的短板,而沒有注意到相比於當年初衷,現在的他貪婪的令人髮指。
當年將財務自由作為終極夢想的記憶還在,只不過被他看做了幼稚、眼皮淺,就好像某孩子的夢想是一塊房子那麼大的巧克力蛋糕。
確認有超凡存在後,曾夢想像神仙般星海飛馳、逍遙天地間。這記憶仍舊鮮活,甚至有時候會扮演式的來上那麼一段兒。
可實際上對他而言,這種扮演已經並不比80後玩SFC模擬器遊戲獲得的樂趣多多少。偶爾調劑一下沒問題,當做主要娛樂內容就做不到了,更別說視其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現在他都已經能封鎖一個單體宇宙,然後好整以暇的吞吃了,卻因為付出的代價有些大、達成這一效果的過程中有丟臉表現而耿耿於懷。
然後以自我提高的名義,考慮要不要給自己換個‘系統’……
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變化。
他注意到了,然後輕輕的放過了。
他認為這是成長的一部分。就像孩子終究要長大一般自然而然。
他卻忘了既然有長大,有成熟,就有過熟、衰朽、終結。
一般人的終結是意識消散,他的終結更復雜一些,卻也不過是這個現象的變種,當他徹底拋棄人性,換了所謂更棒更適合當下的新‘系統’(思維模式)時,他也就被自己終結了。
亞山世界,是趙文睿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標誌就是‘去人性化’的萌生。
與之相比,他在亞山世界的際遇得失不值一提。
當然,當時的他並不這麼想。當時他還是將勝負、真相看的挺重。
真相是,亞山世界就是個神仙坑。
也不是他走背運,而是門一族視角的開拓區,普遍是這種情況。
這就是大戰場。
大戰場並不是指主神之間解決恩怨,派遣高階輪迴者在某個地區捉對廝殺或混戰,至少不全是。
大戰場的核心標籤其實是環境概念。
如果說輪迴者們經歷的任務世界是近郊,大戰場就是荒野。
時間的流速差異,導致這個區域的強者遠比內時區多,像亞莎和厄加斯這種挖神仙坑狩獵的情況,也不算罕有。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舊日支配者一系的神祗,在這個時區,往往扮演著獵物的角色。
究其原因,在於祂們是外神。
趙文睿原本也知曉‘外神’這個詞。
他知道這是個相對概念,是相對於那些人們耳熟能詳的神靈而言的,比如北歐神系、希臘神系等等。
至於到底有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