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太監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王大使應該是有病,大冬天不在織染局烤碳火,跟著自個去受苦,愛跟就跟唄。
大冬天外面是真冷啊,王奇打了個寒顫,靠攏著精緻小火爐取暖,至於王大王二,只能在馬車外受凍了。
一路走走停停,兩天時間到海鹽縣劉家舍,緊靠著海邊,附近都是海岸堤壩。
江太監馬車下來三個小吏,準備牌匾和鑼鼓,搬運著綢緞布匹,一路開始敲鼓鳴鑼,吸引著民眾的注意。
王奇一瞅,這怎麼行,自個得出出風頭。
於是高聲呼喊:“皇上嘉獎劉家舍劉烈女,皇上嘉靖劉家舍劉烈女。”
圍觀村民好奇聚攏過來,竟是大明皇帝嘉獎!只見那棉袍書生昂首闊步領頭前行,氣質非凡。留下跺腳惱怒的江太監,江太監只好跟在屁股後面叫小吏用力敲鑼打鼓。
一路敲鑼打鼓到劉烈女宅子,劉父劉母已激動萬分跪地在大門口,捧著劉烈女的靈牌。
江太監公鴨嗓剛要說話,
王奇疾步如飛,口中哽咽:“嗚呼悲哉,何其可憐的小女子。”說完竟眼淚直流,已有哭嗓。
邊哭邊扶起劉父劉母,聲淚俱下道:“老父母受苦了,是朝廷沒有照料到你們啊!”
劉父劉母更老淚縱橫,哀道:“天下還小女一個清白就夠了,就夠了啊。”
說完已經泣不成聲。
王奇止住哭腔,朝旁邊民眾怒喝道:“劉家舍鄉老何在!”
一老頭戰戰兢兢跑出來跪地磕頭,起身後口稱:“本地鄉老見過上差大人。”
王奇斥道:“汝尸位素餐!治內竟有如此悽慘之事,怎配身居鄉老之職,怎配稱德高望重?”
話罷狠狠地盯著老頭。
老頭嚇壞了,他也讀過書,怎就能扯上尸位素餐了,顫抖不敢說話。
王奇眼眶泛紅,看著劉烈女的靈牌,泣聲道:“本官乃織染局大使王奇,今日替皇上來嘉獎劉家烈女。”
也不理睬氣得臉色更白的江太監,直呼:“搬運牌匾,給劉家掛上。”
小吏取梯子掛牌匾,周圍民眾都在安慰劉父劉母。
王奇環顧四周大喝道:“有聖旨!”
撲通撲通跪了一大群人,江太監想掐死王奇,卻也只能跪地聽聖旨。
王奇口呼:“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劉家舍有一女,剛烈貞潔……特此賞絹布綢緞一千匹,賞金三十兩,欽此!’你們都起來吧。”
王奇也暗贊嘉靖道人很大方,嘉賞物品足夠劉家富貴一生了。
劉家舍何時見過欽差呀,村裡有讀過書的人竟識那欽差名字是王詩人,紛紛恭敬上前打招呼。王奇擺擺手道,今日就在劉家吃飯。眾人非常開心,紛紛聚攏著王奇。
吃罷一頓飯,劉家舍依依不捨送別王奇,天下如此和藹可親的好官不多了,一定要寫進地方誌裡面去。
……
回程路上,江太監一句話都不說,王奇也懶得理他,不就搶了些風頭麼,你一個死太監要這些民望幹甚,真是個死腦筋。
馬車沿著海邊走,王奇見海里隱約有一艘船,船底尖細,看船體大概能載十幾二十個人。就猜測是走私的海商,也不在意。悠哉悠哉捧著精緻小火爐,搖頭晃腦哼俚曲。
“官人,有十幾個人下船了朝咱們這邊來。”王二在馬車外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