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已閱。蔣御史,你是從何得知此事,可有證據?”
蔣之奇一愣,道:“歐陽相公,向來不甚檢點,早年便傳出醜事,還有豔詞為證,今時又犯,也是常情。”
“朕是在問,你有證據嗎?”
趙頊再次提高了聲音。
蔣之奇額頭冒汗,再次拱手道:“稟陛下,此乃民間傳聞,如今整個汴京城已是人盡皆知,臣猜測應不是空穴來風。”
“你猜測?哼!”
趙頊語氣冰冷,讓眾臣都不由得低下了腦袋。
這時,御史中丞王陶出列,拱手道:“陛下,御史臺有風聞奏事之權,此事真假,可再詳查。但當下歐陽修名聲已壞,不適合再擔任參知政事一職……”
蔣之奇乃是仁宗朝臣,因濮儀之爭,與歐陽修有過節,故而聽到傳聞,定然會抓住歐陽修不放。
而王陶,則是感覺到當今官家太過於依仗韓琦、歐陽修等人。
御史臺的責任就是平衡帝王與百官的關係,防止有官員利用皇權把控朝政。
聽到王陶此話,韓琦緩緩走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王中丞所言,純屬妄言!”
此話一出,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韓琦接著說道:“若只是民間一個傳聞,毫無證據可言,便能夠罷黜一名參知政事,那豈不是人人自危?還有哪個臣子可以全心為陛下分憂!大宋士大夫的臉面,非要讓你們這群風聞奏事的御史搞臭了不行!”
“陛下,風聞奏事乃是大宋祖宗之法,身正不怕影子斜,莫非韓相公也有不可告人的醜事?”
韓琦大袖一甩,不再說話,和御史比口舌,只會越纏越深。
而此刻。
蔣之奇眼珠一轉,再次拱手道:“陛下,臣還有本要奏!”
“講。”
“依我大宋禮制,朔望上朝都需宰相押班。但據臣所知,首相韓琦與次相曾公亮二人都無故缺席,此舉藐視君王,專橫跋扈,請陛下治罪!”
宰相押班,即上朝前宰相要帶著百官行大禮喊萬歲,但韓琦和曾公亮因先帝喪事和變法,就將其忽視了。
一涉及到祖宗禮法,便不是小事。
當年,英宗為了幫他親爹謀個名份,足足與百官和後宮吵了三年多,到死也沒有吵個明白。
此事,若放在紫宸殿來講,那就是大罪。
韓琦當即跪在地上,直接說道:“臣有罪,望陛下責罰!”
此刻,紫宸殿內一片安靜。
趙頊氣得只想掀龍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