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王安石拒進京 (第1/2頁)

推薦閱讀:

三日後。

《大宋月刊》第一期,共印製三萬餘份,開始透過驛館向各州府縣分發。

如果說,趙頊在宣德樓上的發言是避免暴亂髮生的定海神針,那《大宋月刊》的出爐,就是百姓瞭解朝廷變法的一扇扇視窗。

當一件事情有了無數百姓的支援,那即使有人生出造反之心,也絕對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趙頊的要求是,《大宋月刊》必須傳播到各村落中,即使目不識丁者也要知其意,並且相信《大宋月刊》代表的乃是朝廷的聲音。

此事與各級官員的仕途都有關聯,完不成任務者,就地革職。

各府知府、各縣縣令頓時都忙碌起來。

更有甚者聚集本縣的書生專門為百姓解讀《大宋月刊》。

一時間,《兵政三百條》的好處,傳遍了大宋每一個角落。

那些妄圖拒絕執行的人,也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

而八篇之中,最火的一篇便是王安石的《覆國論》,走在路上,隨便找一個稚童都能背上數句。

趙頊也下詔,令王安石入京,等待任用。

而近來心情最好的,莫過於三司使韓絳了。

每年年初都是花大錢的時候,很多官員的俸祿一般都是年後發放,而各項開支也都是年初領取。

往年,韓絳都是拆東牆補西牆,忙得沒日沒夜,算盤都能敲壞十幾個。

愁得夜夜失眠,直掉頭髮。

但今年,精兵簡政為其減輕了許多負擔,他每日賞花飲酒,揹著手閒逛,心情甚是舒坦,儼然成了臣子中最輕鬆自在的一位。

又一日,垂拱殿內。

趙頊翻閱奏疏,突然看到了王安石的奏疏,開啟一看,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王安石以有頭痛病為由,不願入京為官。

趙頊想了想,估計是仁宗徹底傷了他的心了,當即再次下詔書,讓其赴京。

七日後,王安石再拒。

趙頊有些不明緣由。

《兵政三百條》正施行的有聲有色,朝堂氣象也煥然一新,一向立志革新變法,素有大志的王安石怎麼可能放棄這個大展宏圖的機會。

更何況,王安石寫《覆國論》,明顯就是表示支援朝廷變法。

當即。

趙頊召來了司馬光,並將王安石兩次婉拒的奏疏遞給了他。

“司馬光,你來為朕分析分析,王安石為何不願入京做官?”

司馬光看完後,拱手道:“官家,王介甫稱有頭痛病,完全是推諉之詞,依臣看,他是真心不願入京。”

“理由呢?他不是滿肚子的變法富宋之道嗎?就這樣皈依田園,在地方上老死嗎”?”

司馬光張口欲言,但又忍住了,然後用手指了指東南方向。

趙頊一愣,旋即明白了。

東南方向乃是中書省,韓琦等人辦公的地方。

“哈哈……這個王安石,他胃口還不小,他是想要做執宰啊!”

“臣也只是猜測而已,王介甫向來耿直,性格直拗,早年便不受各位相公待見,他可能覺得,即使入了京,也會因上面制約,無法施展才能,故而選擇待在江寧。”

“那他是在等嗎?等這些老相公下臺了,他再赴京?”

“這臣就不知道了!”

趙頊思索了一下,突然問道:“司馬光,你與王安石私交甚篤,常有書信往來,以他的性格,在信中自然品評過朕吧,告訴朕,他怎麼說朕的?”

“啊?”

司馬光沒想到趙頊會問這個,不由得傻眼了。

最新小說: 北國諜影 大唐:開局被李世民偷聽了心聲 執局 高明的蘇婉 重生之關東匪王 全能基地 傷宋 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 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 貞觀第一婿 權晉 抗戰的血1931 開局就帶唐太宗造反 小將很囂張 亂晉春秋 封壇驚鴻 草原黑暴 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 夜金鑾 鐵道炊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