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東瀛島海域,炮火停了下來。
東瀛的戰船盡皆被火炮摧毀,剩下計程車兵也全都龜縮到了島上。
五萬高麗兵僅剩下了數千人,現在跟在大宋士兵的後面,全聽大宋指揮。
滅掉東瀛,只是時間問題。
而此刻,一艘戰船上。
樞密使文彥博和統帥高茂山正在安排接下來的攻島任務。
此等滅國之戰,最重要的便是擒賊先擒王。
只要抵達東瀛的國都平安京,擒下東瀛國主以及那些官員貴族們,東瀛就算亡了。
“我建議,兵分三路,一路派五萬兵從東北方向攻平安京,一路派四萬人從西南方向攻平安京,另一路派一萬人,繞過平安京,阻截逃竄的東瀛官員貴族!”高茂山說道。
文彥博點了點頭。
“可以,此舉務必斬草除根,絕對不能讓一個東瀛皇族逃離東瀛島。”文彥博捋了捋鬍子,突然又說道:“東瀛定然已經飛鴿傳書向遼求助了,你說遼會來救東瀛嗎?”
高茂山看向地圖上的遼國領域,笑著搖了搖頭。
“不會。遼國東邊雖也靠著海域,但他們的水軍戰鬥力甚弱,來了也是送死,護下一個幾乎沒有什麼作戰力的東瀛而得罪我們,沒有必要,只要耶律洪基不是個傻子,就不會出兵!”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文彥博忍不住笑出聲來。
翌日,天大亮。
大宋將士們吃飽喝足後,兵分三路,開始上岸。
岸上無險可守。
東瀛士兵們邊打邊退,迅速收縮。
這讓大宋士兵們用了半天便推進了近五十里,接下來便是一路橫推,直到抵達平安京了。
而這時,耶律洪基收到了東瀛的求救信。
信上寫道:若遼國來援,東瀛將呈上所有軍甲、弓弩鍛造的秘方,並答應成為遼國屬國,一起抗擊大宋。
其中還詳細分析了東瀛若亡,對遼國的壞處。
比如:大宋將會從河北、高麗、東瀛三個地方圍攻遼國;東瀛滅亡後,高麗也將會成為大宋之地,遼國將會無險可守等等。
耶律洪基是明白這個道理的,若能護住東瀛,遼國確實更安全。
但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現在的遼國,極為缺少糧草且契丹貴族們都不主戰,根本沒有護下東瀛的實力。
耶律洪基思索片刻後,將東瀛的求救信撕了個粉碎。
砰!砰!砰!
東瀛國的弓弩雖然精良,兵器也不弱於大宋,但是碰上火器,完全不是對手。
再加上,東瀛的軍心已經被突火炮轟的四分五裂,故而大宋士兵們可謂是所向披靡,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大宋士兵的紀律還是非常好的,不欺百姓,不辱婦女孩子,不燒殺搶掠,不毀壞民屋。
一言以蔽之,只殺東瀛兵。
五日後,大宋的九萬大軍將平安京合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