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十。
太皇太后與太后在宮內設私宴,邀請朝中大臣的夫人們聚餐。
這一日,足足有一百多位夫人入宮。
在向皇后的組織下,午宴尤為豐富,除了多項節目表演外,還有額外的封賞。
趙頊並不知她們聊了什麼,但從第二日百官紛紛上呈要為大宋的江山社稷繼續奮鬥的奏疏來看,效果必然是出奇的好。
這碗雞湯,非常夠勁!
隨後,便是又一年的年度閉門會議了。
這一次。
趙頊並沒有說什麼上綱上線的話語,也沒有提什麼目標,君臣解開懷暢飲,一直到深夜,才各自回家。
因為大家都明白,朝廷明年的目標依然是:讓天下百姓再無饑饉之患,但凡是大宋子民者,都不會再為填飽肚子而發愁。
……
熙寧六年,正月初一。
趙頊登基的第七年。
天還未亮,大慶殿前已經是燈火輝煌。
這絕對是歷年來大宋最有面子、最熱鬧的一次大朝會。
除了遼國因戰敗未曾來慶賀外,西夏、東瀛、高麗、大理、青唐吐蕃、還有南洋的三佛齊、真臘、大食國、回鶻汗國、西域的于闐國,以及三十多個番外小國和部落全都派遣使臣來賀。
使團的車隊導致汴京城內城城門擁堵,許久才疏散開來。
如此多的使團進京,相當於承認了大宋絕對的超級大國地位。
很多番邦小國都是攜重禮而來,並帶來了他們國主最崇高的問候。
當然,也有想打秋風的。
比如像高麗和東瀛國。
他們遣使而來,純粹就是厚著臉皮想賺取大宋的一些封賞,並討好大宋。
對這二國,禮部對他們自然沒有什麼好臉色。
不過對其他小國,大宋則是表現出大國胸懷,皆賞賜厚禮。
並派遣禮部官員親自帶著他們瞭解大宋,且送去了許多關於農耕、醫術、冶煉的書籍,以幫助他們發展。
從初三開始,汴京城便再次擁擠了起來。
一些有名氣的餐館、客棧、酒樓、茶舍,若沒有年前提前預約,根本就搶不到。
整個大宋都沉浸在一種歡樂的氛圍中。
至於在燕雲十六州域內,有一批煙花商人為了彰顯大宋國力,在西夏邊境、遼國邊境,運送了大量煙花,從除夕夜開始,夜夜燃放煙花,預計要燃放到正月十五夜。
破敗的西夏國,聽到煙花,還以為大宋又向西夏開炮了,心中甚是緊張。
另外,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們,村村都在烹羊宰豬,忙的不亦樂乎,年味甚濃,香味都飄到了遼國境內,引來遼國百姓甚是羨慕,但卻又無可奈何。
元月十二日。
三司使韓絳上奏,認為攤丁入畝效果及佳,無須等到今年八月,可立即開展。
在經過中書的一番討論後,朝廷當即下令,三月一日起,大宋全境內施行攤丁入畝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