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日。
西夏都城,興慶府。
在西夏百姓圍城造反的情況下,党項貴族們徹底妥協了。
西夏一眾朝臣與黨項貴族,逼迫十二歲的西夏國主李秉常簽下三條政令。
其一,降帝為王,李秉常由西夏帝王變為西夏王。
其二,恢復漢禮,廢除梁太后的一切反漢主張。
其三,梁太后與其弟梁乙埋,誤國誤民,將被永久幽禁於興慶府。
此外,西夏還草擬了一份看起來甚是可憐的書信,懇請大宋幫扶西夏,再結父子情誼。
如今的西夏,缺少了大宋糧食、布匹等基本生活物質的幫扶,日子過的甚是窘迫,近乎處於賣兒鬻女,易子而食的狀態。
所謂的全民皆兵政策。
因為朝廷的無能,養兵的花銷,貴族的剝奪,已經是形存實亡。
很快,此訊息經由王韶呈遞到了汴京城。
王韶在奏疏中提出了兩個主張,其一,趁此機會拿下西夏;其二,無視西夏請求,任其自生自滅。
至於選哪個,還需要趙頊定奪。
這一日,垂拱殿內,眾相公齊聚。
趙頊將王韶的奏疏放到一旁,道:“大家都講一講吧!”
司馬光率先出列,道:“官家,臣以為,此乃天賜良機,我們可派兵前往西夏,將西夏朝廷徹底覆滅,進而開府建州,為我大宋擴充套件新版圖。此舉甚至不會引發戰事,只要我們的西北軍去轉一圈,西夏兵定然投降。”
聽到這話,眾臣都笑了,此話確實不假。
大宋西北軍有這個實力。
這時候,文彥博也站出來說道:“臣附議,此時正是滅掉西夏的最好時機。”
“臣附議。”一旁的王珪也拱手道。
王安石站了出來,道:“官家,臣不贊同。”
“亡西夏不難,養西夏卻難。當下,燕雲十六州的百姓還需各類物質支援,再加上我們前段日子的軍費支出,不宜再盲目擴大領土!”
“王介甫,依照你的意思,我大宋目前的國力,難道養不活西夏的百姓嗎?若能開疆擴土,成就一番如秦皇漢武般的偉業,朝廷絕對是願意勒緊一下褲腰的,百姓也是願意做出犧牲的。“文彥博高聲說道。
“秦皇漢武?秦行暴政,二世而亡,漢武帝,窮兵黷武,導致國庫空虛,大漢至此衰落,那不是真正的盛世,這兩位皇帝怎能是官家效彷的物件!”王安石看向文彥博,道:“樞密使,本官並不是不反對開疆拓土,而是不支援現在開疆擴土。你如此著急,不就是想著能讓自己在樞密使的位置上,成就這樣一番偉業嗎?”
“你……你……你……一派胡言!”文彥博有些語塞,他確實有這樣的私心,但即使讓別人做樞密使,也幾乎無法拒絕這個天大的功績。
這時,三司使韓絳站了出來。
“官家,臣支援王介甫。雖然我大宋國富民豐,比五年前強了數倍,但是一旦再拉上西夏這個累贅,必然會增大開銷。開疆擴土固然體面,但是卻會極大地影響朝廷的富民策略,朝廷開支會陡然增大,就好比我們自家人還沒有吃飽吃好,就要去收留一大批乞丐,甚至還要將這群,隨時都有可能搗亂,恩將仇報的乞丐當作家人來養活,當下並非是好時機!”
韓絳這個家人和乞丐的比喻,一下子讓文彥博、司馬光都無話可講了。
眾臣的心裡其實都很糾結。
趙頊心中也有些糾結,他不由得看向一直都沒有說話的韓琦。
韓琦往往都是最後發表意見,綜合不同觀點,得出最適合朝廷的策略。
韓琦見大家都不說話了,當即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