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大亮。
趙頊、文彥博、歐陽修、富弼、曾公亮五人洗漱完畢,並各自喝了一碗占城島米粥,吃了兩根香蕉後。
跟著蘇軾,坐馬車出了州衙。
“官家,此條街道名為小汴街,乃是依據汴京城的南門大街建設的、街道兩側,各色商鋪都有!”
趙頊從視窗望去。
街道上。
有茶館、酒樓、麵館、藥鋪、漆器鋪子、書籍鋪、海鮮行、餅店、甚至還有勾欄瓦舍。
但絕大多數鋪子都只是掛了個牌子,別說客人了,連開鋪子的人都湊不齊。
片刻後,眾人來到了海邊。
趙頊瞬間被海邊的一排排房子吸引住了,連排的房屋,全部都是由木頭築造,且是推窗見海,風景甚美。
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那絕對會憂愁全消。
文彥博四人的眼睛也發亮了。
年齡大者,最怕的便是冬天,很可能一場大雪,便能帶走一大波老人。
而瓊州島卻沒有冬天。
冬天來這裡養老,如果住在這樣的房子裡,顯然是一種享受。
木頭房共計一層半,第一層有三間屋子,一間為廳堂,兩間為臥室,二層可以作為書房,也可以休閒,曬個太陽。
裡面的傢俱床鋪都是原木打造的,因為趙頊撥的錢比較充足,所以木頭房的質量非常高。
而最吸引人的,則是每座房子都配了一條船,可以隨時出海。
至於廚房的設定,在這排屋子的後面,有一個大餐廳,乃是設定的自助餐,大宋的各種美食小吃,應有盡有。
當下,因為人太少,大餐廳並沒有開門營業。
趙頊等人在裡面休息了近半個時辰,才不舍地離開。
隨後,趙頊等人來到了百姓學堂。
趙頊為了讓黎族人與大宋百姓融合,專門交待蘇軾要開設免費的百姓學堂,讓黎族人學習漢語、漢文化。
但是,他進入百姓學堂後,發現人並不多,並且沒有一個黎族的孩子。
黎族孩子基本都是穿的海島棉,且衣服上都繡有獨特的花紋圖桉。
但這裡的三十多個孩子,一個都沒有。
趙頊問道:“不應該啊,朕下船時還看到了黎族的孩子,他們為何不來百姓學堂?”
蘇軾皺著眉頭。
“黎族的德旺族長禁止黎族的孩子進入百姓學堂,他們族落內有自己的學堂,我曾去問詢原因,那德旺族長只說了一句我們黎族的孩子我們自己教,便將我趕走了!”
“這個族長很頑固,他對我們在這裡做的事情完全不配合,若不是一部分黎族年輕人較為開明,願意和咱們合作,這些房子街道根本建造不起來!”
“他們總以為,我們是要佔領瓊州島,然後將他們攆走,攆到大海上的其他島嶼去!”
蘇東坡一臉無奈。
瓊州島的黎族人們,對北方的那一大片土地,到底是哪個皇帝統治,根本就不感興趣。
因為在他們心裡,自己是黎族人,而不是大宋人。
大宋的事情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最近雙方沒有打鬥過吧?”趙頊問道。
蘇東坡搖了搖頭,道:“沒有,這位德旺族長不讓他的族人與咱們有交集,很多人在寨子中根本不出來。”
“切記,這裡大宋的領土,也是他們的家,絕對不能與他們起正面衝突,絕對不能鬧出人命!”
“臣明白,無論他們認不認,我是將他們當作大宋子民的,我作為瓊州知州,必須對他們好!”蘇軾一臉認真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