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天氣炎熱。
但汴京城內依然是摩肩接踵,行人甚多。
蹴鞠比賽如火如荼,勾欄瓦舍車馬盈門,下午鬥茶,晚上斗酒。
街道兩側的商鋪更是人頭攢動,盛況空前。
任誰來到汴京城,都會忍不住高呼一句:好一個盛世啊!
這幾日。
汴京百姓從邊境商人那裡聽到了一些關於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的訊息。
數日前,遼國皇帝不知因何原因在大殿上手持大刀,一口氣砍下了八名官員的腦袋。
此舉嚇得遼國官員數日都不敢上朝。
之後,耶律洪基便病了,臥床不起,不理朝政。
汴京百姓們雖然不知是何原因,但卻甚是高興,感覺這又是一件值得燉肉包餃子的喜事。
百姓不知,趙頊和韓琦等相公卻是知曉原因的。
在遼國錦州那片樹林的軍營中,安插著大宋的數名臥底。
當趙頊聽到耶律洪基每月撥款十萬,最後到軍營只剩下五萬後,不由得笑得合不攏嘴。
若遼國官員都這個模樣。
那用不了幾年,不用大宋動手,遼國自己就會滅亡。
趙頊已告知那些臥底們,在遼國軍營中,好吃好睡地住著,偶爾可以給遼國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和發明,但要慢慢吊著他們。
讓遼國人看到製造火器的希望,然後,再讓他們慢慢絕望。
而此刻。
遼國和大宋都沒有覺察到,在遼國的大北方,一個名為“女真”,族人各個似野人般狂暴的部落,正在迅速壯大。
……
又一日,清晨。
趙頊正在垂拱殿批閱奏摺,喜子來報。
“官家,禮部主客司郎中、御史臺言事御旨、三司勾院主事、樞密院幹辦官蘇有則回來了,他帶著一百多輛滿載貨物的馬車回來了,如今已經抵達城門外!”
趙頊不由得大喜。
蘇有則一人兼四職,重開絲綢之路,距今已有三年了。
外面的世界,定然有很多好玩好用的東西,沒準一個小小的外來物,便能為大宋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蘇有則請求面聖,其稱有很多寶物要呈於官家!”
趙頊微微點頭,道:“讓他直接入宮,另外你將中書、三司、御史臺樞密院的官員也都喊上。朕估計,蘇有則必然能夠帶來驚喜!”
……
此刻,蘇有則那龐大的車隊自然吸引了無數百姓的注意。
浩浩蕩蕩,足足有一百多輛馬車,前後護衛者還是皆持突火槍。
此等待遇,在汴京城街頭都是少見。
而在車隊最中央的,騎著高頭大馬,一個身材高挑清瘦的青年,顯然就是為首者。
“此人是誰?竟然能有如此大的陣仗?”
這時候,車隊行到了一品樓前面,那清瘦青年大手一揮,車隊頓時停了下來。
青年下馬,看向前方的一品樓門頭。
一品樓大東家蘇文山帶著夥計從門內走出,疑惑地望著前方。
他見那清瘦青年一直盯著他,不由得問道:“敢問這位大人,你是要進我一品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