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府,內廳。
開封府府尹楊左快步走了進來,看到韓絳後,關切地問道:“三司使,外面所傳是真是假?”
韓絳眼睛一瞪,拿起一旁的茶杯就要砸向楊左。
“定然是假的,定然是假的!”楊左笑著說道,同時心裡也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韓絳表現的如此硬氣,顯然對鄭東行是否行賄之事,一無所知。
韓絳放下茶杯。
“若是真的,老夫已進宮請罪去了!楊知府,老夫能不能恢復名譽,可全靠開封府了!”
如今,開封府已經是韓絳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了。
楊左一臉無奈。
“三司使,那鄭東行根本就沒說馬車中瓷器與金葉子是行賄之物,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要行賄,此事根本無法立桉。民間所傳,全是謠言。我能做的,只能是公佈事實,儘可能地阻斷流言。”
這種巧合,讓楊左也是無計可施。
剛好,那輛載有瓷器和金葉子的馬車就失控了。
剛好,三司使也喜歡瓷器。
剛好,鄭家若要行賄,第一選擇定然是三司。
又剛好,馬車前行的方向還指向三司府後門。
這種一連串的巧合,實在是太巧合了。
莫說楊左,即使楊左的前任包拯包拯在世恐怕也是無能為力。
百姓悠悠之口,誰能全部封住。
更何況。
當下的大宋為了變法圖強,是鼓勵言論自由的。
“我儘量努力,明日便將鄭東行的證詞公佈出來,表明此事與行賄受賄無關。”楊左又說道。
韓絳微微搖頭。
“唉!沒用的。鄭東行的話已經不重要了,百姓們一定認為,鄭東行因為怕得罪老夫故而不敢說實話,百姓只願相信他們認為對的事情。老夫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沒想到辛苦一生,竟落個如此下場,罷了罷了,老夫一會兒就去寫辭呈,這三司使,誰願幹就誰幹吧!”
流言勐於虎。
韓絳已被百姓的謾罵聲摧垮,他只能恨自己的運氣太差,在百姓心中的口碑太差。
楊左也幫不上什麼忙,安慰幾句後便離去了。
第二日,楊左將鄭東行的證詞張貼出來,並稱此事與三司使無關,告戒百姓不要亂傳謠。
但是,正如韓絳預測的那般,百姓們根本買賬。
“傻子都知道,鄭東行行賄未成,他若承認了,不但自己有牢獄之災,還會得罪三司,他肯定不會承認行賄啊!”
“哼,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韓絳這等貪官就應該立即從三司使的位置上推下去。”
“正義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我們要讓官家聽到我們的聲音,將我大宋的蛀蟲韓絳嚴懲!”
……
緊接著,又有人開始朝著韓絳的家中扔小石頭。
與此同時。
垂拱殿內,趙頊收到了韓絳的辭呈。
韓絳先是表態自己從未受賄過,然後又稱自己壓力過大,夜夜失眠,無心做事,只求官家將其罷黜,一則平民憤,二則讓其告老還鄉。
看完後,趙頊直接辭呈扔在了一邊。
韓絳對朝廷之功,趙頊是最清楚的,並且用著也順手,自不能聽信百姓之言,將其罷黜了。
不多時,御史臺的奏疏也呈上來了。
全部都是彈劾韓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