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
韓琦和蘇轍來到垂拱殿,呈上了調查的資料內容。
“官家,據戶部與開封府聯合調查,近三年來,湧入大宋的外來人口,增加了近百萬人,其中尤為今年最多,截至上個月底,今年汴京城的湧入人數已突破五十萬人。其中,來自京東西路南京應天府、京西北路西京河南府、河北東路北京大名府,這三個地方的人數最多。
這三個地方分別為路名和治所,乃是距離汴京城最近的三個區域。
“另外,壽州這三年的外出人數共計有兩萬餘人,其數量遠遠小於周邊各州府。”
聽到這一系列資料,趙頊不由得笑了。
“與朕預料的幾乎一樣,朕知曉該如何解決汴京人口大量湧入的問題了。”
韓琦和蘇轍紛紛抬頭看向趙頊。
“當下,汴京城常住人口已逾二百萬,而縱觀其他城市,人數超過二十萬人的城市只有杭州、成都、洛陽、明州等五州,其他大多數州府人數都在十萬人以下。和汴京相比,實在是太弱了!”
“特別是你剛才提到的三個地方,其距離汴京近,故而很多商人都跑到汴京來做買賣了,商人、文人流出嚴重,這從應天府、河南府、河北府三地去年的稅收就能看出來。汴京城是吸著他們的血發展起來的,按照此種模式,這三個地方的百姓只會越來越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壽州外出人口較少的原因是,壽州的改革發展最快,很多商人與農人在當地看到了發展下去的希望!”
“朕認為,要解決汴京的人口增速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讓這三個地方發展起來,讓更多的本地人留在本地!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增加汴京城的房價,而是將汴京周邊的這三個地方發展起來!”
頓時,韓琦和蘇轍都變得興奮起來。
這絕對是個好想法。
“官家,此策確實比增加汴京房價要好多了!如今,我們已經有了發展汴京和壽州的經驗,完全可以透過改革法令,讓這個三個地方對當地百姓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對本地人適當降低商稅,州府扶持地方商人發展等等,讓大多數當地百姓們看到更明朗的發展空間,他們就不願再背井離鄉,前來競爭激烈的汴京城了!”韓琦非常激動地說道。
蘇轍補充道:“事不宜遲,此事年前就要做,就要讓當地百姓感受到變化。因為很多人在過年時,便會考慮到底是否前往汴京,若年後再開始執行法令,便晚了!”
趙頊點了點頭,說道:“朕的打算是,派遣三名特使,分別前往京東西路、京西北路和河北東路,輔助當地的主官,爭取在半年內完成人口引流任務,你們可有推薦人選?”
“首先,三名特使的身份要能壓住當地主官,其次還要清楚汴京城商貿改革和壽州農事改革的全部內容,最後,還要有勇有謀有決斷力,能夠快速推進當地商業貿易發展。這樣看來,其實合適的只有朝堂上幾位相公了!”
蘇轍認真地分析道。
其實蘇轍非常想去,因為此事是個大美差,完成之後,那是有大功績的,但是他還不夠資格,能力也略顯不足。
趙頊和韓琦都點了點頭,蘇轍所言,甚有道理。
韓琦想了想,道:“官家,臣舉薦司馬光、王安石與王陶三人,此三人符合標準,且完全能夠勝任此事!”
聽到這三人,趙頊突然有了一個想法,笑著說道:“朕心中也有三個人選,你們聽聽是不是比他們三人更合適?”
韓琦和蘇轍都是一愣。
這三人已經是大宋朝堂官員的改革變法的即戰力了。
就連韓琦都自嘆不如。
縱觀大宋朝堂,別說找出三個比此三人優秀的官員,一個都不好找。
喜歡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請大家收藏:()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