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
韓琦與三司度支判官蘇轍一同來到了垂拱殿。
這二人同行,顯然是要彙報關於超級市場汴京匯的事情。
趙頊推算了一下時間,按照計劃,汴京匯應該再過十餘日就能開業經營了。
蘇轍率先開口道:“官家,汴京匯預計再有十日便可全面完工,施工過程一切順利,共有攤位864個,每個攤位大小約佔一分地。租金將按照一日六十文計算,租期設定為兩年。”
趙頊微微點頭。
一分地約合六十餘方,不大不小,剛好合適。
而租金,則是便宜到了極點。
在保康門街與雲騎橋東附近,隨便租個五六十方大小的鋪子,至少一日也要二百文錢,還是有價無市。
而汴京匯定為一日六十文一個攤位,乃是為了貼補商販。
當然,不是所有的商販都能享受這種好處。
三司早就擬定的有規則。
首先,入駐汴京匯的攤販不能擁有商鋪,不能在汴京城內擁有住宅,這是保證窮苦百姓優先。
其次,所做的買賣,無論是賣餅還是販魚,都必須在汴京城擁有一定的好評,老字號與口碑頗佳者優先。
最後,三司還會調查攤販的品性、家庭成員,以及是否適合入駐汴京匯。
比如都是賣白肉燒餅的,有十家符合標準,汴京匯最多選擇兩家。
像一些賣珠寶、瑪瑙、名人字畫的,就更不符合汴京匯的調性了。
朝廷設立汴京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汴京城的擁擠情況,讓流動攤販變成固定攤販。
裡面所售物品,皆為中低端的接地氣物品。
也保障汴京匯能成為汴京城中煙火氣息較濃的一個特色場所。
想買奢侈品,去一品樓。
想品嚐特色美食,去殺豬巷。
想購買各種生活所需用品或看一看汴京城的市井生活,體驗一下煙火氣,那就去汴京匯!
蘇轍接著說道:“十日前,百姓開始向三司申請攤位,令臣沒有想到的是,符合規則的竟然有六千多家。臣在三司使的授意下,開始增設條件,從攤販經營的年限,衛生程度、盈利情況、可複製情況入手。篩選了一撥後,還有兩千餘家,當下的汴京城,流動攤販實在是太多了,並且還在陸續增加中。”
一旁的韓琦補充道:“不止是流動攤販,這大半年來,汴京城湧入的百姓數量,幾乎超過了前兩年的總和。再這樣下去,汴京城真的容納不下了!”
趙頊有些哭笑不得,這還真是個幸福的煩惱。
汴京城已經容納不下這麼多人了!
蘇轍繼續說道:“臣努努力,可以繼續增加入駐汴京匯的條件,預計也能篩選出最好的864家,至於剩下的商販,只能讓他們繼續流動經營了!”
蘇轍停頓了一下:“官家,臣認為汴京城確實該攆一攆人了!”
汴京匯商販篩選事宜,蘇轍是完全可以做主的,無須向趙頊彙報得那麼仔細。
他與韓琦一起前來,乃是要透過此事,向官家稟報,汴京城的人多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隱患。
若不及時處理,未來會橫生出更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