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好眠。
當趙頊起床時,窗外已經是一片明媚的陽光。
翠綠的竹林裡,竹葉隨風搖曳,空氣中瀰漫著嫩竹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
趙頊與華沁一剛吃過早餐,洪文便來彙報了。
“官家,已經查明,那綿竹小報乃是惠安書坊主人陸惠安印製,此人年約三十五歲,多次參加科舉未中,但頗有商業頭腦。印製的小報,免費贈送到各個旅館酒樓,憑藉著收取商家在第三個版面上的彷單,也賺下了不少錢財,不過綿竹縣的文人都不太喜歡他,導致他的書坊經營比較慘澹!”
所謂彷單,即廣告。如店鋪資訊介紹、產品介紹等。
說罷,洪文將數張不同時期的綿竹小報遞給了趙頊。
“綿竹縣南崔獵戶家,母雞頻頻丟失,究竟是何人所為?”
“那年,杜工部與綿竹縣令韋續深夜秉燭夜遊,到底所聊何事!”
“綿竹人速看!齊家紙坊將於三月八日營業,所有紙張七成出售!”
“緊急提醒,三月天綿竹百姓們且莫吃此物。”
……
趙頊看完這些簡單粗暴的標題,頓時明白綿竹文人們為何不喜歡陸惠安了。
此類文字,在大多數文人書生的眼裡都是粗鄙至極,甚至不配印刷成墨字的。
且綿竹文藝發展繁茂,文人的那種自我優越感更強,自然就更看不上這類粗俗的文字了。
但是,趙頊卻越看越喜歡。
因為他知道,對大多數識字不多的百姓而言,這些內容,是消遣,是娛樂,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那些國之策論有趣多了。
趙頊不由得想起以前未曾成形的一個想法。
曾經,他便想在汴京城做一份屬於百姓的報紙。
畢竟,《大宋月刊》太正了,且屬於朝廷刊物,講述的都是朝廷政策,民政訊息。
而隨著農兼商法的施行,汴京城越來越熱鬧,每天都上演著各種五花八門的事情。
百姓們滿足溫飽之後,需要有一種娛樂性的文字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對商業貿易而言,也需要加大宣傳,而宣傳的最好方式,便是報紙。
另外只要掌控了報紙的內容調性,其實更容易控制民間輿論,朝廷也能更為清楚地瞭解百姓的訴求。
畢竟,文字比軍隊能夠更好地管理百姓。
趙頊之所以沒有去做,乃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朝堂上計程車大夫官員都太直太正了,讓他們去撰寫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即使他們能做,也很難做好。
而現在,趙頊覺得這位惠安書坊主人陸惠安便很合適。
這種靈性,萬里挑一,更何況他還擅長凋版印刷,非常清楚印製的流程。
若能將汴京的報紙做出來,那各地州府一定會爭相效彷。
這樣一來,全國的新聞幾乎都能連結在一起。
“徐虎,洪文,走,跟著朕去惠安書坊看一看!”趙頊放下綿竹小報說道。
大約一刻鐘後。
趙頊三人剛走到惠安書坊,就看到其門口停著一輛驢車。
幾個身穿薄衫,書生模樣的男子將驢車上的兩筐書,五匹綢緞,還有數壇劍南燒春酒都搬了下來。
這時候。
一個身材偏瘦,身穿灰白長衫,面色偏白的男子從裡面急匆匆走了出來。
“王兄,你……你這是幹什麼,我……我送這些乃是為了綿竹文社,你們……”
那位被稱為王兄的男子,從懷中掏出一張銀票,面色冰冷地說道:“陸惠安,這是你的一百貫錢,也原數退回!”
“這……這……”陸惠安面露窘色。
而此刻,一旁商鋪的百姓也都圍觀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