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想了想,道:“遼國應該不會立即出兵,他會等,等咱們和吐蕃、西夏的戰事結束!”
“若是兩敗俱傷,遼國不但會向咱們增加歲幣,也會向西夏、吐蕃索要錢物;若西夏和吐蕃贏了,那遼國鐵騎甚至有可能派兵南下,要的可能不只是歲幣,還有土地了;而即使是我們贏了,如果兵力大損,他還會讓咱們增加歲幣!”
“並且,歲幣的額度可能要翻五倍以上!”
“對,官家分析的甚有道理,咱們唯一的破局之法,便是在不傷亡太多兵士的情況下,大獲全勝!”一旁的韓琦也非常篤定地說道。
種諤面帶疑惑,道:“不對呀!依照兵法策略,遼國唯有加入戰局,西夏吐蕃的勝率才會增加,他們才能佔到更多優勢,他們為何會不立即出兵呢?”
韓琦笑了笑。
“種將軍,若放在五十年前,遼國可能會莽撞出兵,但是現在,遼國漢化嚴重,有一大群臣子在分析利弊。比如蕭慶在年前在我大宋朝堂上叫囂著要追加歲幣,這其實是最笨的方法,遠遠沒有遼國布兵河北更有威懾力,但是遼國沒有。”
“現在的遼國,就是一隻披著狼皮的羊,他們並不敢出兵,真與我們打起來,逼得我們使出全力,肯定會棄西北而護汴京,到那時,遼國就是我們的頭號死敵。另外,遼國不會相信吐蕃和西夏的,他也擔心一旦他們宣戰,咱們便會給吐蕃與西夏大量好處,讓自己陷入被動!故遼國認為唯有靜觀其變,才能獲取更大權益。”
當下的遼國,心眼子就像切開的蓮藕一般,絕對不會做不划算的事情。
種諤一直關注著西夏,對遼國的瞭解自然不如韓琦。
趙頊也笑了。
“對嘍,在遼國眼裡,咱們大宋還是比他們有錢,而只要有錢,便能讓西夏和吐蕃聽命,所以遼國輕易不會出兵的!”趙頊笑著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種諤道:“臣明白了,當下,就是先要將吐蕃打倒了!”
……
遼國皇宮。
耶律洪基拿著西夏國相梁乙埋的信,陷入沉思中,然後看向下方。
“你們以為,我們應去援助吐蕃和西夏嗎?”
“陛下,臣以為萬萬不可!在宋人眼中,我們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若貿然興兵,大宋即使棄整個西北不顧,也會派遣重兵與我們為敵,他們太怕我們南下了,一旦咱們過了黃河,整個大宋朝都是我們的了!”
聽到這話,耶律洪基面色陰冷地反問道:“難道我們就不能渡過黃河而滅掉大宋嗎?”
頓時,那名臣子不敢說話了。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卻不能滅了自家的銳氣。
丞相耶律乙辛站了出來,道:“陛下,大宋江山定然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但並不是現在。當下,大宋除了有河北禁軍外,西北禁軍與中央禁軍都有大量兵力。我們貿然出兵並不合適,變數太大了,西夏與吐蕃皆不可信!”
“不過,我們也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西夏攻擊綏州,只是為給大宋施壓,並不會傾盡全力。所以這場三國大戰的決定因素,還在於吐蕃三部與大宋的戰鬥。臣建議,在戰前,我們可派遣特使前往青唐城,在名義上支援吐蕃。我們的出現,便能讓大宋膽戰心驚了!”
“而在戰後,若雙方兩敗俱傷,咱們不但可以向大宋要求增加歲幣,還可以向西夏、吐蕃索要財物。而若西夏和吐蕃贏了,宋朝大敗,我們便派兵南下,先嚇一嚇大宋,然後索要歲幣,甚至還有土地;若大宋贏了,估計也是慘勝,到那時,大宋絕對不願意再戰,我們依然可以向大宋索要歲幣,可直接增至百萬貫以上!”
“如此一來,無論對方結果如何,我們都是贏家!”耶律乙辛興奮地說道,其設想與趙頊所預料的,一模一樣。
“好計策,好計策啊!只用動動嘴,我們便能成為最大的贏家!”耶律洪基不由得大喜,又說道:“特使人選,由別人擔任,朕還真不放心,大宋小皇帝狡猾得很,麻煩國相親自跑一趟吧!”
“臣領命,必不負陛下所託!”耶律乙辛的臉上,已洋溢位了勝利的笑容。
喜歡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請大家收藏:()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