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慈殿內。
太皇太后曹氏一聽到趙頊要來請安,當即讓其入了內殿。
趙頊還未開口,就聽到太皇太后拉長了聲音說道:“官家,不知今年能否讓老身抱上龍種呀?”
趙頊尷尬一笑,搪塞道:“快了快了,孫兒一直都很努力!”
說罷,趙頊話頭一轉。
“皇祖母,孫兒除了向您請安外,還有一件要事詢問,最近,您應該也聽說汴河沉船案件了吧?”
太皇太后微微點頭。
“此事鬧得滿城風雨,老身也聽說了,主兇不是已經抓到了嗎?沒想到竟是開封府左判官周正。”
“主兇是抓到了,但如何處置卻成了難題,孫兒心中糾結,所以來詢問一下皇祖母的意見。”
“官家想判處周正死刑,但又被太祖祖訓所桎梏,是不是?”
趙頊如小雞逐米似地點了點頭。
太皇太后想了想,神色認真地說道:“其實,老身並不建議官家判周正死刑,此舉影響太大,很有可能造成朝堂動盪,甚至波及到整個大宋讀書人的地位,引起天下士子恐慌。當然,好處也是有的,若判了周正死刑,那等於在士大夫們的頭頂懸了一把天子之劍,他們日後做事必然會收斂一些……”
太皇太后分析完利弊和表明自己的立場後,面色柔和地看向趙頊。
“若官家執意要判處周正死刑,老身倒是有一個計策,可大大降低此事的負面影響。”
“是何計策,皇祖母快講!”趙頊激動地問道。
太皇太后朝著趙頊招了招手,趙頊立即走到太皇太后的身邊,側耳過去。
“孫兒明白了,明白了,這真是一個絕妙的好主意!”
趙頊滿臉喜色。
太皇太后短短兩句話,便讓他撥開雲霧見天日。
午後。
汴京城又一件轟動全城的事情發生了。
周正的三百餘名老鄉竟然連夜從齊州長青縣趕到了汴京。
三百多人,舉著一塊長青縣萬人簽名的白布來到開封府府衙前,為周正求情。
在這些人眼裡,周正是超級大善人,是他們的靠山,周正若倒下,他們的生計幾乎就無法維持了。
三百餘人,勢頭非常兇猛。
“周正老爺是我們長青縣難得的大善人,定然是開封府查錯了,求求你們放了他吧!”
“也許,周推官只是誤殺,這一切都是意外。你們就不能網開一面嗎,他可是慶曆六年的進士!”
“父老鄉親們,周推官絕對是被冤枉的,開封府若不給我們一個交待,我們就跪在宣德樓前告御狀!”
“在清平縣,即使三歲的孩童都知周推官的人品,他一定是被冤枉的,你們不能把好人抓進監牢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