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一日,天剛矇矇亮,趙頊便開始起床洗漱了。
又是新的一年。
在眾臣的商議下,今年的年號定為熙寧。
而今日,便是大宋朝一年中最熱鬧的元日朝會。
趙頊洗漱後,吃罷早餐,便攜向芯兒與林映衣前往後寢宮,向太皇太后和太后請安。
而此刻。
大宋汴京的文武百官、各州的使官,還有大遼使團、青唐吐蕃、高麗國、大理、交趾、大食等國的使臣都身穿盛裝,在城門等候了。
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缺少了西夏使團,自打梁太后執政後,西夏已經與大宋斷交。
壽州知州王安石,也於昨日夜半時分來到了汴京,此刻正與司馬光、呂公著等人閒聊。
富弼、韓琦、曾公亮、歐陽修、韓絳、文彥博六人,昂首挺胸地站在最前面,一臉驕傲。
參加了幾十年朝會,六人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高興。
……
片刻後。
趙頊頭戴通天冠,身穿雲龍紋飾紅色紗袍,坐上了大慶殿的龍椅。
接下來,他要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然後各國使臣將依次入殿獻貢。
很快,朝會開始,文武百官們陸續進場,向趙頊行禮。
而後,各國使臣開始依次入場,獻賀詞。
高麗、大理、交趾、大食等國非常依賴於大宋的商業,故而賀詞都非常友好,趙頊依照禮部擬訂的恩賞條例進行封賞,也非常得體。
很快,輪到最近一直很鬧騰的青唐吐蕃了。
青唐吐蕃的特使乃是一個身高六尺多的中年人,其名為贊普巴堅。
只見贊普巴堅大步走到大慶殿中間,朝著趙頊拱手行了一個漢禮,然後揚起腦袋,說道:“大宋皇帝陛下!贊普巴堅帶著我家首領最崇高的敬意,祝願大宋永遠繁榮昌盛……”
祝福的話語,趙頊還是愛聽的。
其心中想著,若青唐吐蕃懂得規矩,不再騷擾大宋百姓,他還是願意多給一些封賞,畢竟在前幾十年內,青唐吐蕃都是親近宋朝的,並且,若青唐吐蕃真與西夏聯合起來,會讓大宋的西北問題很難處理。
青唐吐蕃並不難打,兵力也不過六七萬人,其他的吐蕃部落,規模就更小了,只有幾千士兵。
但打下來後,才是麻煩,吐蕃人太難管理了,需要消耗大量計程車兵和銀錢,完全划不來。
但緊接著,贊普巴堅的話風突變。
“昔日,唐朝多次以宗室公主嫁我吐蕃首領,雙方和睦如一家。到如今,遼國公主嫁於我家首領,西夏也與我部族交往密切。但大宋卻恩賞驟減,只是封官封爵,而無實際恩賞,表面上將我吐蕃當成屬國,實際上卻從未拿我們當自己人。今日,我乃是帶著我家首領的意思而來,希望大宋能像對待遼國,對待曾經的西夏那般,給予我吐蕃多一些封賞,銀錢、絹絲皆可!”
此話落後,大慶殿寂靜一片,所有人都望向贊普巴堅。
這……這……是向大宋討要歲幣呢!
並且還用西夏和遼國作為威脅了!
趙頊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鐵青起來。
而不遠處,遼國使臣蕭慶的臉上卻浮現出一抹澹澹的笑容。
大宋的文武群臣各個都面露尬尷!
這個吐蕃使臣太莽了!
如此說話,完全是讓官家下不來臺。
贊普巴堅在賭,賭大宋不敢攻打吐蕃。
他認為,大宋與西夏的戰事肯定是在所難免。
而吐蕃若參與進去,將進一步影響戰局。
大宋若輸,吐蕃和西夏都將獲得大量的銀錢與絹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