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日。
李諒祚回覆的一封親筆信傳到了李回默的手上。
在信上,有一半內容都在大罵李回默是廢物,然後李諒祚說出了自己的最終底線。
“若大宋能將榷場規模擴大到五倍以上,且每年購買西夏年產量七成的青白鹽,西夏將與大宋締結軍事同盟條約,並且每年贈予大宋三千匹西夏馬,五千只灘羊。”
李諒祚始終認為,西夏與大宋締結軍事同盟條約,對大宋更有利。
因為大宋的田地更肥,財富更多,更不願意打仗。
至於三千匹西夏馬,五千只灘羊,完全是為了給大宋面子。
西夏馬並非甘青馬,甘青馬一匹能賣到一百五十貫,但一般的西夏馬也就三十貫錢。
至於灘羊,在汴京的市場價是一隻3貫左右,在西北地區甚至五六百文都能買一隻,非常便宜。
這些東西換算成錢,大約也就十萬貫錢。
而前兩年,大宋給西夏的歲幣,足足有二十五萬貫。
但這卻讓大宋非常有面子。
李回默心知,這是國主的底線。
他若真以“三千匹西夏馬,五千只灘羊”的代價談成了,回去之後,他的仕途也全完了。
“明日見到那個禮部侍郎,我一定要好好發揮,先讓他們心生畏懼,才能佔據上風!”李回默為自己加油打氣道。
翌日。
依舊是禮部議事大堂。
李回默帶著八名親信,給自己壯膽氣。
而這時,禮部侍郎王珪終於現身了,在他身邊,只帶了一人,並且還不是耿春和。
王珪笑著說道:“本官禮部侍郎王珪,讓李特使久等了!”
“無妨無妨!”李回默笑著說道。
李回默早就調查過王珪,知道其不善言辭,今日一見,果然是個和和氣氣的人,心中不由得又有了一些自信,今日自己定然能扳回一局。
他看向王珪的身旁人,問道:“不知這位英武不凡的大人是?”
“大宋禁軍教官,種諤。”種諤面無表情地說道。
讓種諤也參與進來,乃是文彥博的主意,他非常清楚種諤對西夏人的威懾力。
此話剛落,只聽到“噗通!”一聲。
李回默後面的兩個親信便雙腿一軟,癱坐在地上。
李回默聽到“種諤”二字,也差點兒沒有失態,心中的那點膽氣全沒了。
種諤在西夏人的眼裡,就是閻王爺的代名詞,那是真正敢搶掠屠村的勐人。
他們不久前感到唯一慶幸的事情,就是大宋朝廷將種諤從西北調走,且貶了他的官。
李回默勉強擠出一抹笑容,然後雙方分坐兩側,準備開始談判。
喜歡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請大家收藏:()我,趙頊,攜百官成團出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