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牒成了可以堪比貨幣使用的緊俏貨,大宋也出現了很多假和尚與假尼姑。
表面上是出家人,其實有可能是犯人,也有可能是逃稅的商賈。更有甚者,開始囤積空名度牒,以備不時之需。
當然,這裡面朝廷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唐朝始,度牒便被明碼標價了。
因為,完全是空手套白狼,實在太賺錢了!
當下,度牒的發行由三司掌控,一道度牒是二百貫錢。
印一張紙,便能獲利二百貫錢,比鹽稅、茶稅還要賺錢,怎麼看都划算,故而朝廷並不禁止這種行為。
趙頊聽了半天,總算是明白了。
這屬於朝廷在薅百姓羊毛,以紙換錢,增加國庫營收。
但百姓更聰明,互相薅羊毛。導致一道度牒價值八百貫,並且還在不斷漲價。
表面上看,朝廷是賺錢了。其實整到最後,被坑的還是朝廷。
度牒發放的越多,免於賦稅和徭役的人便越多。
國庫的錢只是短暫增多了,最後怎麼賺的還要怎麼吐出去。
炒買炒賣,幹得完全是絕戶計。
度牒一旦氾濫,那坑的不是一個人,有百姓,也有朝廷。
不過趙頊又細細一想,如今的國庫千瘡百孔,雖然新政補了一些窟窿,但當下能夠立馬止餓的藥,還非度牒不可了。
是藥三分毒,度牒,就是含有三分藥性的毒。
必須要有一個度。
就在這時。
一個身穿灰黃色僧衣的中年和尚走了過來,在經過趙頊時,忽然停了下來。
徐虎瞬間警覺起來。
“公子,貧僧廣悟,乃是一位雲遊和尚,看你貴氣十足,家中自然富貴,可有意囤幾道度牒?”
趙頊一愣,沒想到和尚都來做度牒的生意了。
“敢問師傅法號?”
“廣悟!”廣悟和尚單手立掌,口裡唸了一聲:“阿彌陀佛!”
“廣悟大師,不知一道度牒多少錢?”趙頊問道。
“一道八百貫。若要五道以上,可按六百貫計算。”
趙頊頓時來了興趣。
“聽大師說話的口氣,似乎要多少便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