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抬起頭,緩步走到大殿中央。
文武百官都望向他,這位百官之首的意見非常重要。
他若與百官想法一致,即使官家也不可能逆百官而行。
“臣以為,王介甫這篇《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雖然語氣狂狷,誇大之辭甚多,但他作為御史中丞,上諫無錯,這一點是不容指責的。”
百官都一臉迷糊,王安石罵韓琦可是罵得最厲害的,而韓琦又是一個非常愛惜羽毛的人。
怎會替王安石說話。
這根本不像韓琦的做事風格。
接下來,轉折來了。
“不過,王介甫對先帝和眾臣的評說,臣不敢苟同。”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始皇帝有統一六國之驚世之舉,但也因橫斂暴政,引得秦二世而亡;漢武帝有擊敗匈奴的雄才武略,但窮兵黷武也導致大漢衰落。自古帝王尚且不能成為十全十美之人,又遑論我等凡俗之輩。而朝廷各項法令也都是人定,自然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讓所有人都滿意。”
“我韓琦入仕四十載,確實沒有特別偉大的功績值得稱讚,富老相公和曾老相公,也早就可以返鄉養老,但因朝中無人有能力頂上來才一直留在朝堂,二人不是不想夙夜為公,只是體力不支而已。”
“另外,大宋文人誰不知詩詞乃是小道,策論才是大道。歐陽永叔偶爾寫一些紅塵詞調,只是生活上的情調,無它;三司使韓絳,因國庫無錢,恨不得將一文錢掰成兩瓣花,也是為了朝廷。而樞密使文寬夫,日日養生,對軍隊的關心不夠,是不願引戰,不願讓大宋兵士變得嗜血好戰,不願讓大宋百姓發生更多家破人亡的慘事……”
“大家都沒有大錯,只是沒有那麼完美,也做不到那麼完美!”
聽到韓琦這番話,眾臣的心裡都是暖洋洋的,且對王安石的恨意又增加了幾分。
大家同朝為官,你憑什麼自命不凡搞特殊,你對朝廷有何功績可言?
緊接著,韓琦看向王安石。
“王介甫,御史有上諫之權,但也有為君解憂之責。你在奏疏中將我朝當下的變法改革稱之為皮毛,認為如今的賦稅、官制、市易、兵事都有問題,且你願意當作先鋒,不知你可有富國強民之策?只提問題而不解答者,小人也!”
在這一刻,群臣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不愧是百官之首,先講述世間無十全十美之人,無十全十美之法策,反駁王安石對兩代帝王與眾臣的批判。
然後又質問王安石:你說的天花亂墜,我們做的都是錯的,那你可有治國之法?
朝廷變成這樣,並不是一朝一代造成的。
幾代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你王安石在朝堂上將所有人都罵一頓就能解決了?
我們是做事的人,而你卻是不做事卻罵做事之人的人!
這時候,唐介有點懵了。
作為御史,不就是隻挑毛病,不治病嗎?
但是。
王安石的這份奏疏太狂了,他在裡面寫明別人都不行,唯有他,可挽救大宋江山。
現在,問題拋給了王安石。
既然群臣都不行,那你就拿出讓眾臣信服的良策!
眾臣紛紛看向王安石,看他如何往下接,若接不住,那他奏疏上的話語就是無稽之談。
趙頊也一臉期待。
在他的印象裡,王安石的戰鬥力絕對是大宋天花板級別的,不可能被韓琦如此輕易地打敗。
王安石面帶笑容,緩步走到了大殿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