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總督則是組織聯邦政府和墨爾本的群眾向悉尼遷移;能延緩一口氣就要努力爭取,萬一英國政府與夏帝國達成協議了,他們就得救了,還是對英國政府抱有幻想。
巴拉瑞特市的東北和西南方向都是山區,城市建在山間,鐵路也從山間穿過,在兩邊的山上,澳大利亞聯邦早就修築了很多永久性的防禦工事,兩山夾一峽谷,易守難攻,作為保護墨爾本的屏障;夏帝國軍隊要是想從峽谷中穿過,不付出慘重的代價是佔領不了這兩座山頭的。
澳大利亞聯邦總參謀部還加強了從墨爾本到巴拉瑞特市之間100多公里的鐵路防禦,保證前線的輜重供給。
巴拉瑞特市裡的情報人員及時的把澳大利亞聯邦軍隊的部署情況彙報給澳洲戰區參謀部,宗軍決定在巴拉瑞特市打一場殲滅戰,消滅駐墨爾本的全部官兵。
9月7日下午,騎兵部隊到達博福特鎮,這裡離巴拉瑞特市還有50公里的距離,騎兵師決定在此等候大部隊的到來,並派出去了大量的偵查騎兵。
9月8日,隨著步兵的陸續到來,由僱傭兵兵接管騎兵的防線;宗軍命令騎兵向東南突襲吉郎市,然後進軍墨爾本,切斷敵人軍隊的物資補給線;而第14軍的禁衛師和僱傭兵則要繞過南部的山區,對巴拉瑞特市進行迂迴包抄;並命令飛艇做好預備,等把敵軍包圍起來之後,就開始轟炸澳軍的防禦工事,協助步兵的進攻。
10日,2萬騎兵順利佔領墨爾本,總督和總理乘坐軍艦倉惶逃跑。
11日,禁衛軍第14師和僱傭兵實現了對巴拉瑞特市的包圍。
此時,澳洲戰區的戰列巡洋艦艦混編艦隊佔領塔斯馬尼亞本島返航,準備封鎖墨爾本外海。
在墨爾本外海正好碰到逃跑的澳大利亞聯邦軍艦,在戰列巡洋艦鳴炮示警之後,澳大利亞聯邦總督和總理命令升起白旗,宣佈投降。
在戰列巡洋艦面前,老式的英國巡洋艦可是逃不出夏帝國戰列巡洋艦的打擊,不管是主炮的口徑、射速、射程還是軍艦航行的速度,都不夏帝國戰列巡洋艦的對手,要是不投降,只有被擊沉的命運,他們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去冒險,即便是澳大利亞聯邦被滅亡了,他們回到英國依然能過上好日子的。
宗軍得知澳大利亞聯邦的總督和總理被海軍俘虜,這可是一個重磅訊息,要是這樣的話,以後的戰爭就容易多了,先讓他們去勸降,要是不投降,那就對巴拉瑞特市的守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相信他們即便是在永固工事之內,也承受不住燃燒彈的高溫,或者是缺氧窒息。
夏帝國威脅他們,如果不投降,戰後也不會接受他們的投降,僱傭兵可是非常喜歡頑固的對手,這樣他們會獲得更多的戰功。
總督和總理早就知道夏帝國僱傭兵的兇殘本性,況且墨爾本已失,巴拉瑞特市的守軍被包圍,成為孤軍,逃跑又逃不脫夏帝國騎兵的追擊,又沒有外來的援兵,於是為了保住這些白人的性命,總督和總理都同意前線官兵投降,並分別發去了電報。
對這個年代的英軍來說,被包圍,且沒有突圍的可能,戰敗乃非戰之罪,而且有長官的命令,投降不是可恥的行為,投降能保住小命,權衡利弊之後,處在前線的總參謀長宣佈所有官兵放下武器,向夏帝國軍隊投降。
對悉尼和布里斯班的守軍來說,面對夏帝國強大的軍隊,抵抗是不可能的,以卵擊石的傻事他們也不會幹,投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況且總督和總理都投降了,總參謀長和主力部隊都投降了,他們投降就不會感覺到羞恥了。
既然澳大利亞聯邦宣佈投降,沿著便捷的鐵路線,第15軍很快就到達悉尼和布里斯班兩地,並派出軍隊迅速佔領周圍的小城鎮。
戰列巡洋艦混編艦隊保護14軍的一個國防師,挺進紐西蘭,當地的軍隊更差,沒用5天時間,就佔領紐西蘭全境。
截止到9月底,西南自治領的軍隊佔領澳洲東北部的新喀里多尼亞和萬那杜兩個島嶼,並派部隊在昆士蘭州的北部登陸,佔領北部沿海地區的凱恩斯等城鎮。
新喀里多尼亞島上駐紮著1個營,不到500人的法軍;萬那杜島為英法兩國共管的島嶼,上邊英法聯軍不超過1000人;兩個島嶼被西南自治領很輕鬆的佔領,英法軍隊和當地的英法兩國的人被押送到墨爾本,等候帝國的通知。(未完待續。)
喜歡帝國爭霸系統請大家收藏:()帝國爭霸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