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帝國駐日本總督肖紅蘭中將和駐日本大使張文錦,早就接到帝國的命令,必須配合好高長水把戲演足,他們早就在東京等候多時了。
6月16日一早,高長水乘坐伊豆縣的驅逐艦,出發前往東京。
9點,驅逐艦到達東京灣碼頭,肖紅蘭中將和張文錦大使,以及眾多日本高官前來迎接日本僱傭軍犧牲官兵的骨灰回國,碼頭上還有上萬日本觀眾一起見證了這隆重的骨灰交接儀式。
高長水少將在碼頭上發表了簡短的講話,讚揚了日本僱傭兵作戰勇敢,在對加拿大的戰爭中以犧牲128人的代價,取得了份戰功;同時公佈了帝國對參戰官兵、立功官兵的獎勵,以及對犧牲者的撫卹辦法等。
日本觀眾聽到會有這麼豐厚的獎勵,持續的歡呼聲把高長水的講話打斷好幾次。
日本各大報紙在張文錦的活動下連續報導關於日本僱傭兵的事情,主要是戰功卓著、待遇豐厚、犧牲者無後顧之憂、對有戰功者帝國不吝獎勵。
肖紅蘭中將更是派出100個班,由班長帶隊,帶著死亡者的骨灰、信件、以及帝國的鈔票,分赴日本各地,按照名單發錢,送信,並把有戰功和死亡者的家屬接到東京,然後乘船前往魯國。
3萬個家庭,在日本國分佈很廣,在有意識的推動之下,引起的轟動效應非常大,轟動了整個日本。
而且這是日本僱傭軍第一次參加大規模的戰爭,取得這麼驕人的戰績,犧牲人數這麼少,說明夏帝國沒有拿日本僱傭軍當炮灰。
對有信件和獎勵的家庭,日本人普遍的是羨慕,同時非常希望下次能入選夏帝國招募的僱傭軍。
對移民的家庭,日本人普遍的是嫉妒,這種好事怎麼就沒有輪到我家門前呢?對於死亡者,被所有的日本人過濾掉了,夏帝國對死亡者的照顧這麼好,如果死亡一位,換整個家庭的幸福,大部分日本人還是能夠很高興的接收的,這比在日本國參軍強多了,在日俄戰爭中死亡這麼多人,日本政府也沒有這麼對待犧牲者家屬。
按照張偉的要求,每個軍要配備1個旅的日本僱傭軍,同時命令肖旭光大都督,至少要再招收20個旅的僱傭軍作為預備隊,並開始訓練他們的耐寒能力,這是為發達對俄羅斯的戰爭做預備。
要是肖旭光大都督完成張偉的命令,則帝國總共到達80個旅的日本僱傭軍。
配合著日本報紙的宣傳和帝國的作秀,在日本國掀起了一股參加僱傭軍的高潮。
如果參加僱傭軍,則一家人都能解決溫飽問題,家人不用再捱餓,不用再過衣不附體的生活。
如果能立下戰功,則家人能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
要是不幸犧牲了或者立下大戰功,則會換取全家移民夏帝國、享受公民待遇,一家人一生將衣食無憂,而且還能脫離日本這個苦海。
那些有家屬死亡的家庭,沒有一家是悲傷的,全部高高興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鄰居們都替他們感到高興,內心羨慕的不得了。
那些拿到獎金的家庭,也很高興,只是沒有移民家庭那麼興奮,他們還需要耐心的等待,或許兒子下次就能立大功,全家也能移民了。
那些沒有家人參加僱傭軍的家庭,內心只剩下羨慕、嫉妒了。
這次肖旭光大都督沒有完全接受張偉的命令,他在徵兵要求中加了一條,必須能熟練掌握華語的聽說能力,要是具備華語讀寫能力會更好。
至於其他標準是不能降低的,能招收多少僱傭兵就招收多少。
這幾年在新洲省和蝦夷省大力推廣華語,成績沛然,使得這兩個地方成為僱傭軍的主要來源地。
日本國民眾在得到夏帝國要招收20萬僱傭軍的訊息的時候,內心的興奮無人能體會,不過招收細則讓大多數人失去了體檢資格。
肖旭光這樣做的目的是不想降低僱傭軍的戰鬥力,如果這些士兵都能掌握流利的華語,在缺少軍官的情況下可以混編,由於相同的訓練模式,又能正常進行語言交流,進行混編不會降低部隊的戰鬥力。
肖旭光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新洲省和蝦夷省畢竟是帝國的地盤,讓這兩個地區的人受益好過讓本州和四國的日本人受益,而且新洲省和蝦夷省在以前也是日本國優秀的兵源地,兩個地方即便徵召不了20萬軍隊,徵兵10萬還是很輕鬆的,而且每年都有更多的兵源成長起來。
肖旭光的命令,讓日本人失望之餘,又在日本掀起了學習華語的高潮,這真是意外之喜。
在本州雖然沒有招收到多少僱傭軍,不過僱傭軍待遇優厚已經是深入人心了,宣傳也不是無用功,而是慢慢見效,否則也不會有這麼火熱的華語學習熱潮,等這批學習華語的日本孩子們成長起來,又是一批好的炮灰,正好用他們來參與封鎖歐洲的戰爭。(未完待續。)
喜歡帝國爭霸系統請大家收藏:()帝國爭霸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