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9月中下旬,貨幣市場基本保持穩定,金銀兌換比例穩定在179上。
德皇對之前沒有參與購買夏帝國的紙幣感到非常的後悔,於是召開內閣會議,商討針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形勢德國該如何應對。財政部長是專業人士,感覺現在白銀價格太低,不可能一直維持在這個價位上,這個價位應該是為了阻擊夏帝國的貨幣而人為造成的,既然錯過了購買夏帝國紙幣的機會,就應該趁機購買白銀,不能再錯過第二次機會了。德國駐上京大使發回的電報顯示,夏帝國每天都有大批黃金外流,不過並沒有引起夏帝國高層官員的恐慌,看來是他們有充分的準備,這次貨幣戰爭的失敗者應該是歐美國家的一方了。綜合以上資訊,德皇心想,在這個價位上,即便是有風險,也不是很大的風險了,於是下命令,用國庫資金全力購買白銀,同時給帝國的商業銀行發出購入白銀的建議。
由於德國人的加入,使得維持白銀現價的壓力越來越大。
張偉與高金原等人也在核算兌換出去的黃金數量,感覺決戰時刻就要到來了。
果不其然,從9月26日開始,營業廳兌換黃金的數量驟增,每天達到300多噸,於是張偉命令高金原給駐倫敦的副行長孫正權發出指令,全力購買白銀,把所有的資金都購買成白銀。
從9月27日開始,白銀價格開始緩慢升高,英國財政大臣無論想什麼辦法都控制不住白銀流出。
28日,白銀升值到173的兌換比例;29日升值到170的兌換比例,這個時候高正權手中的資金已經全部用完了。
這個時候內森內心非常恐慌了,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了,現在他手中的紙幣還剩下5億元,而英國財政大臣的手中也沒有多少現銀了,如果不能打敗夏帝國,那整個歐美參與國就會損失慘重,於是咬牙決定,在9月30日把剩餘的5億元全部兌換成黃金,如果夏帝國還是能拿出那麼多的黃金,那自己就算是徹底失敗了,而且是慘敗。
29日晚,張偉在書房對著營業部送來的報表思考到很晚才休息,反正是感覺現在已經是勝利了,讓他疲憊了1個月的神經放鬆了下來,美美的睡了一覺,以至於30日上午沒有及時起床去中央銀行。
30日上午,由於內森安排要兌換5億元的黃金,在兌換了3億元的時候金庫就沒有黃金了,銀行工作人員只好讓他們暫時等待,需要下午繼續兌換。
內森的人員把遇到的情況彙報來的時候,內森的內心算是找到了一點安慰,夏帝國的黃金終於耗盡了,雖然是失敗了,不過總算是有一個體面的收場,就算是將來清算,責任也不完全在自己身上,是因為預備的白銀數量不足才導致的失敗,至於巨大的損失,那隻能怪英國財政部長把白銀的價格打壓的太猛的原因。
30日下午,張偉到達銀行之後,立即就從系統中放出黃金,全額兌換給內森的人員。
至此,整場貨幣戰爭夏帝國境內的決戰已經進行完了,夏帝國完勝,內森慘敗。
當內森拿到電報之後,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感覺天旋地轉,世界末日到了,夏帝國竟然全額兌付了5億元的黃金,內森徹底絕望了,沒有任何猶豫,從抽屜中拿出早就預備好的勃朗寧1906袖珍半自動手槍,開啟保險,毫無留戀的對著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砰”的一聲槍響,內森趴在桌子上瞬間斃命。
槍聲驚動了海峽殖民地總督府的所有人員,等大家進入內森的臨時辦公室時,看到的場景讓大家一驚,不過隨後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安德遜爵士上前拿起桌子上的電報,看完之後立即把電報裝進口袋,平靜的離開了內森的臨時書房。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之後,立即起草電報,把這邊的情況向外交部彙報,而且還是讓丹尼爾負責監督發電報,不允許洩露電報的任何內容;同時命令警衛人員封閉總督府,任何人不得允許不能進出,並把電報機進行統一管理,所有發出的電報必須先得到總督的認可才能傳送,收到的電報也要先讓總督過目。
早上7點,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爵士收到海峽殖民地總督的電報,觀看了內容之後,沒有任何猶豫,連夜去拜訪首相,首相瞭解完情況之後,立馬命人去把財政部長找來。
財政部長看完電報,立即一屁股坐到地上了,嘴裡唸叨著:“敗了,敗了,全完了!”過了大約1刻鐘,財政大臣才從震驚之中醒悟過來。
首相問:“現在手中還有多少白銀?”
財政部長略微一思考後回答:“價值8千萬英鎊。”
“國庫還有多少能動用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