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打著渤海國旗號的商船,緩緩停靠在島嶼碼頭之上。
島上,亦有十餘人提前等候在此,焦急地等候著。
商船之上,身穿普通商賈服飾的宮英縱,此時看了看碼頭之上等候的十餘人,頗為感慨地道:
“自安國臣服之後,雲國增設駐軍、設立總理大臣衙門,查抄土地,分配給百姓以收買民心。國內的忠義之士,也被數次清繳,損失慘重,再無力反抗雲國統治。”
“可時至如今,卻還有心懷黎朝宗廟之人,竟然甘心退守這地處偏僻的小島上,迎接王上的歸來,當真是讓人動容啊!”
宮英縱身旁站著的,竟然是黎衛寧!
就是那個,在南盤江之上,被楊大眼、諸葛亮打得全軍覆沒,精銳盡損的黎朝君上,黎衛寧。
也正是因為折損黎朝大半精銳,這才致使黎護登上王位之後,手中卻無足夠兵力抵抗雲國兵峰,只能選擇舉國投降,保全宗廟社稷。
在夏國待了不過一年多的黎衛寧,此時與當初比起來,卻是相差甚遠!
身形消瘦,臉色難掩頹唐,整個人精氣神盡喪,再無當初那坐斷天南之南,與雲、夏兩國鼎立天下,為一國之雄主的模樣了。
聽到身邊宮英縱的話,黎衛寧臉色更白,一副失神落魄的模樣,喃喃道:
“不過短短兩年,何以淪落到如此境地?”
昔日黎朝再勢弱,南華殿之中,也是文武群臣俱在,治下八千萬子民,可堪一用的將士,足有二三十萬之眾。
可如今,依舊忠於黎朝江山的忠義臣子只剩下數千人,還只能躲在著方圓不足數里的孤島之上,苟延殘喘。
兩相對比之下,如何不讓黎衛寧心生悽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宮英縱聞言,眉頭微微一挑,不自覺地瞥了黎衛寧一眼。
為何至此?還不是因為你!
邕州國戰、秀山郡之戰、南盤江之戰……
這數場大戰,黎衛寧不是暗中給雲國報信,就是暗中拖後腿,要麼就是心裡沒數,親自上陣領兵。
種種操作,直接送了黎朝大半精銳。
要不然憑藉黎朝這數百年積攢下來的實力底蘊,不說能夠擋雲國於國境之外吧,起碼現在還是能夠繼續抵抗,牽制雲國部分兵力的。
本就心中敏感的黎衛寧,此時注意到宮英縱的眼神,心中頓覺羞憤至極,轉而拂袖而去,道:
“孤不願見他們!讓他們,回去吧……”
此時的黎衛寧,是不願見?還是羞於見?這個問題,倒是很顯而易見。
可還不待黎衛寧走出幾步,宮英縱卻是眉頭頓時皺起,右手勐地一探,死死扣住了黎衛寧的臂膀,皮笑肉不笑地道:
“王上,還是見一見吧……畢竟,送你回來,召集人馬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出兵反雲,是陛下親自交代的事情。還請王上,莫要辜負陛下的信任啊!”
被死死扣住的黎衛寧,此時聞言,臉上頓時漲紅,忍不住反駁道:
“不過是孤的名頭而已,給你們就是了!剩下的事情,任由你們夏國操弄就是,何必要孤回來?”
宮英縱搖了搖頭,道:
“如今安國之中的局勢,已非是當初。只拿個旗號,沒誰當回事了!唯有王上你親自歸來,方才能夠號召些人手來。”
用雷霆手段,將那些死不悔改,心懷黎朝社稷的官宦權貴、鄉紳富豪、江湖人士,徹底剷除。再用這些人的田畝土地,來分給安國百姓。
這樣的計策,很快剷除了不安定因素,收攏了地方上的民心。不過一年的時間,安國百姓竟然已經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雲國的統治。
這樣的環境之下,只憑借黎衛寧這並不算太好的旗號,顯然是號召不了多少人的。也唯有他親自回來,方才能夠有一絲希望。
黎衛寧被宮英縱扣住,掙扎幾番之後,卻是未能掙脫。又瞥見船上眾人皆是生面孔,此時冷眼旁觀,絲毫沒有呵斥宮英縱對自己無力的架勢。
此時黎衛寧方才想起,自己當初身邊僅剩的那些心腹,如今不是死了,就是心灰意冷,棄自己離去。一時之間,黎衛寧心中便如墮入寒冰之中,幽幽嘆息一聲,終究是停下了掙扎……
喜歡太宗皇帝成長計劃請大家收藏:()太宗皇帝成長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